治理项目,无非“人”、“财”、“方向”三件事儿。官家初出茅庐,搞业务战略肯定不行,只能从其他两个方向着手。
李长安本科是世界史,硕士方向是政治经济史,对经济管理和政治治理完全属于叶公好龙的水平。
好在现代教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视野广阔,虽然没干过,但也不等于完全抓瞎。
搞项目,那不也是做课题么。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第二阶段整理分析,第三阶段进行问题拆解,第四阶段进行策略落地,最后等反馈做调整。
重要的是选定切入方向,正所谓先画靶子才好射箭。
皇家产业最突出的毛病是什么,显而易见就是效率问题。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成本大于收益。
官家不缺人才,也不缺保证权力落地的暴力,这活好设计。
想起来马亲王一个团队审计一国的壮举,李长安准备东施效颦,让苏辙去客串一回狄仁杰。
于是,他写了封札子,描绘了一下“效率部”的美好前景。
用一群聪明人(天一阁学士)来从第一性原理入手,重新审视项目的一切组织和设计逻辑。
不用亲自下去改,只要项目直接负责人无法完成质询,那就换人。
反正官家不缺人,想给老赵家扛活的人多了去了。
富弼对此表示审慎乐观,一群小年轻想查一帮老油条的帐,且等着吧,估计三十天下来,连琼林苑有多少牲口都不知道。
不过李长安却胸有成竹,他已经见到了宋人在问题攻坚上的战斗力。
就一个滑轮,现在已经被沈括玩出了花,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开发小组,只用来研究和推广轴承的应用。
天一阁的那群变态天才,如今有了交流的机会,又有了下手的目标,要是还能被一帮庸人给糊弄了,那才是活该。
富弼把札子递上去,赵顼看了一遍就猜出来,这肯定是李长安的手笔。
富弼很保守,绝不会出这种奇怪的建议。
.....................
“长安,这第一性原理为何,再解释解释,为何如此重要?”
财经周刊编辑部,钱韦明听完主意,始终没理解到李长安的用意。不出屋,不去田间地头,就能搞明白
如果不解释清楚,别说编辑们,就是他这个总编也没法写文章。
李长安打了几次腹稿,终于找到了自认为能让宋人也明白的定义:“事物的第一性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小的,最底层的,几乎不可被推翻的前提和运行规律。如果一个人足够聪明,他无需事实验证,只需要通过推理,就能找出来这件事最后发展的方向跟结果,自然也就能最大程度的把握这件事情的真相。”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财经周刊这件事,底层原理就是信息。
想要做好这件事,就需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所有的工作跟业务展开,都是为了向客户提供高价值的商业信息。
具体形式可以是分析文章,也可以是人物专访,还可以是信息布告。
但本质就是信息,一旦脱离了这个第一性原理,去强调教育意义,宣导作用,便是偏离了主题。
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琼林苑的园林也有第一性原理,那就是珍稀动物的展示。
一切与此无关,或者干系甚远的事项,那就都是不重要的。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