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大宋财经周刊> 第137章 谣言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 谣言起(1 / 2)

九月,秋税征纳。

忽然,一条谣言开始在京中流传。

朝廷没钱了,要加税!

一日之间,风声鹤唳。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抨击朝廷公卿的声音。

富弼不得不紧急发表公告:没有的事儿,不加,保证今年不加!

谣言还没止住,更糟心的事儿来了,京中各衙门的基层官员开始“浮浪”差事,简称摸鱼。

已经连续欠发薪水三年,今年更是拖了六个月,日子过不下去了。

本以为朝廷会加税,把他们的欠薪给补上。听富相公这意思,朝廷的计划里并没有他们,于是大伙开始软性罢工。

千里做官只为财,你不发工资,那就别怪我不干活。

很快,朝廷陷入了瘫痪。

大宋汴京三万多京官,两万中基层官员,他们一旦不干活,所有的衙门都停转了。

富弼紧急召开会议,户部、吏部、三司,赶紧过来算账,看看欠了多少钱。

这一算不要紧,让富弼这历经三朝的老臣都吓了一跳。

过去三年欠发的,今年半年拖欠的,加一块居然有一千六百万贯之多。

一个中县的赋税也就二十多万,去了军州和边地,真正往中央交税的也就五百多个。

居然欠掉了八十多个中县税赋。

算一算今年应收,由于西北干旱、南方大水,熙宁二年的岁入可能会稍稍降低一点,少于四千九百万贯。

太宗改革,上供—留州—送使三者比例为六二二。

也就是说,即便以最上限计算,今年朝廷到手的赋税也就三千万贯。

去了还欠债利息的,去掉在京禁军的军饷,去掉“左库”“封桩”,政事堂能支用的估计还不到两千万贯。

首相的算盘扒拉来扒拉去,这欠薪他还真不敢发。

发下去,明年怎么办?

给辽国的岁币,给各国藩使的封贡,老佛爷曹氏正在修的园子,宗室和贵戚的俸禄。

可中基层官员们的难处也是真的,居开封,大不易,物价腾贵,租一间小院一年都要十五贯。

况且,没了他们,号称人类精华的进士士大夫,只能对着政务干瞪眼。

领导型没了事务型的支持,纯属抓瞎。

老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号召各位中枢大佬共体时艰,宣布在欠薪结清之前,不再领取俸禄。

对于底下的官员,老头的说辞是这样的:

“不是不发,是缓发,慢发、有秩序地发。让有需要的人先发,让富裕的人后发。”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本来大伙只是摸鱼,这下直接改静态上班了。

每天一到衙,泡上一壶茶,连话都不说一句,就开始原地打坐参禅。说这是节省能量,可以少吃饭。

富弼只好亲自下到各个衙门恳谈,了解大家的生活难处,并愿意给予除了金钱之外的其他任何方面的精神帮助。

你们看,本太师也停薪了。

不止我,朝廷五品以上,除了武将和宗室,所有人的俸禄薪水全停,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相忍为国嘛,大家忍一忍,老夫正在研究,明年悄悄的加税,争取春税之后把欠的给大家补上。

加税?

那为什么秋税不加,等到这时候了,我们欠了一屁股债了,才出来想着加税。

早干什么去了,除非借给我钱过日子,否则俺们就耗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