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暗潮无间> 第八十一章 安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章 安排(1 / 2)

棠姬掏出高诫珍藏的帛书,将他之前买盐的契约和一沓地图给老姚和老李看。

“你们看,高诫此人看起来吊儿郎当,没想到一旦做起赚钱的买卖,竟然一点不含糊。”看着绢帛上规整的图画和飘逸的字迹,棠姬难得夸了一次高诫。

这些契约做的详细周密,条款滴水不漏,上面清楚明白地标明了盐的价格、卖家姓甚名谁和详细地址。还有这一沓地图,上面是手绘的关中与蜀中这一带的山势路线,每张图上都画着详细的关隘、道路的名字和具体走向,还都另附了很长的文字解释。

棠姬读完了所有的文字,从字里行间拼凑了高诫来往关中、蜀中贩盐的大致过程。

半年前高诫打听到蜀中近来开采了新盐品种,价格不高,成色却不低。雍国的盐和铁都是官府专营,走私食盐利润极大,他不愿意放弃赚钱的机会,就亲自去那边看了看情况。

他在蜀中待了小半月,打听清楚了本地最好的井盐在哪里,又磨了很久,敲定了合适的价格,载了几千斤盐打算回程。

高诫去蜀中的时候去的时候除了钱和家奴什么都没带,不怕官府盘查,所以走的是正常的官道金牛道和褒斜道。

蜀郡郡治成都,从成都出发,经梓潼,越剑阁,到汉中,这条出蜀的道路叫做金牛道,全程大概一千二百里。从汉中到关中的路险峻难行,仅百余年雍国的先王斥巨资在从汉中的褒谷和关中斜谷中修了一条栈道,这条栈道便叫做褒斜道,全程大概五百里。

这两条路是官府修整过的官道,虽然中间有崇山峻岭,但雍国的民夫们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修建了这条鲜少拐弯的“捷径”。倘若高诫做的是正经营生,所携带的货物又不多,回去的路上继续走这官道是最快最轻省的办法。

但他偏偏爱做这些见不得人的买卖,每次运一次货都是大几千斤,走官道的话目标太大,马儿爬这山坡栈道也跑不出速度,又要多耽搁许多时日。

高诫思来想去,决定另外换一条路。

他在蜀地同本地人打听,又派家奴探路,花费了好些时间,竟真的拼出了一条合适的小道。

出蜀的路除了金牛道,还另有一条米仓道。因为米仓山陡峭难爬,且这边人烟稀少十分荒凉,一般无客商经过。高诫研究许久,竟真的在山谷里找到了一条相对好走的小路,走起来并不比金牛道难太多。这条道路全程五百里,不到金牛道的一半。

至于出蜀之后的路确实是褒斜道最为笔直,到关中的距离最短。不过高诫这一次没有致力于抄近道,反而另寻了路程稍远但地势平缓的陈仓道。虽然全程七百里,比褒斜道要多出二百里,但是骏马在这样的宽阔平坦的道路上能跑得更快,反而花费的时间更少。

官道全程一千七百里,高诫选的小路全程只有一千二百里,整体竟省了五百里的路程!

高诫在蜀中进了许多次盐,最快一次不到十八日便走了一个来回。

为了以后来蜀中采买食言容易,所以他才特地画图著文记录,好让家奴日后单独进货、送货时有所参照。

老李了解完高诫贩盐的经历,被惊得目瞪口呆:“往日我一直以为高诫就是个纨绔公子窝囊废,倒是我小看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