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是索伦利用洪水浸染的蓝印花布创作的一系列限量版“新生”艺术装置和家居饰品,讲述着灾难与重生的故事。
中心还配备了培训区,用于匠人技艺的传承和新协作点的培训。
今天,是新工坊的落成典礼暨“粉黛工坊·新生纪”品牌发布日。
工坊前的空地上,彩旗招展,人头攒动。
不仅有桃源村和周边协作点的全体乡亲,更有远道而来的贵客:索菲亚女士带着Nordiccradle的高管团队;马丁和几位海外核心渠道商;省、市领导;以及特意前来的陈研究员和农科所专家。
影响力投资机构的代表,也带着后续合作的详细方案莅临。
典礼的核心环节,不是剪彩,而是“根脉相连”仪式。
沈静文、老周、王老伯、王大娘、张婶,以及朵朵、麟儿、敦敦、月儿,作为桃源村“粉黛”的缔造者与传承者代表,共同捧起一坛取自洪水退后棉田深处、混合了蚯蚓粪便和新棉种的黑土。
他们将这坛象征着土地根基与新生力量的沃土,缓缓注入新工坊奠基石旁一个特制的透明容器里。
容器底部,静静躺着一小撮当年被海因茨先生称为“勋章”的、早已干枯却依然坚韧的草根。
随后,沈静文拿起一个古朴的陶罐,里面盛放着桃源村灶膛里烧出的、最新一批经过精细筛分的草木灰。
她将灰白色的粉末,像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般,轻轻洒在沃土之上。
“粉黛于心,守拙出新。光而不耀,泽被远行。”麟儿清朗的声音响起,诵读着他当年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句子。
“这草木灰,是咱们的根,是咱们的‘粉黛’。”王老伯的声音苍劲有力,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这土,是咱们的命,是咱们的力!根扎在土里,光才能亮到天上去!”
在众人瞩目下,索菲亚女士、art、省领导、沈静文共同为新工坊揭幕。
巨大的幕布滑落,露出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粉黛工坊·新生纪”牌匾。
众人参观时,新工坊的现代化与匠心融合赢得了阵阵赞叹。
在“传承·新生”中心,索菲亚女士长久地驻足在那面承载着记忆的墙前,手指轻轻拂过那个守护过火种的防潮袋,眼中泪光闪动。
她转向沈静文,紧紧握住她的手:
“沈,这不是一个工坊的落成。这是一个关于土地、生命、智慧和爱的奇迹!‘粉黛’的故事,将成为我们Nordiccradle永恒的骄傲和灵感源泉!”
马丁则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惊喜。
他走到场地中央,拿出一个印有复杂徽标的卷轴,朗声宣布:
“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荣幸地代表新成立的‘国际工匠与可持续社区联盟’,授予桃源村‘粉黛工坊’全球首个‘韧性之光’典范社区称号!并邀请沈静文女士,成为联盟的首届理事!联盟将全力支持‘粉黛模式’在更多面临挑战的乡村社区落地生根!”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不仅是荣誉,更是将桃源村的火种,撒向更广阔世界的号角!
夜幕降临,庆典的篝火在工坊前的空地上熊熊燃起,照亮了每一张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的笑脸。
乡亲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追逐嬉戏。
沈静文站在新工坊二楼明亮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象:篝火跃动,棉田在月色下泛着柔光,崭新的工坊如同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
麟儿在楼下与国际来宾侃侃而谈;敦敦在数据室检查着新安装的环境监测系统;月儿带着协作点的姐妹们在临时展示区介绍产品;朵朵则拉着索菲亚女士的手,指着自己为“新生纪”设计的新图案。
霍宁川走到她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
沈静文将头靠在他肩上,疲惫而满足地舒了一口气。
“累了吧?”霍宁川轻声问。
“嗯。”沈静文点点头,嘴角却含着笑,“但心里,是从未有过的踏实。”
“看什么?”
“看根。”沈静文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夜色,落在脚下这片深沉的土地上,“看这片土里,长出来的光。”
窗外,新工坊透出的温暖灯光,勾勒出纺织经纬的线条,与天上璀璨的星河遥相呼应。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