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言情>唐仙> 第219章 辟万象而契真源,导千湍以会中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9章 辟万象而契真源,导千湍以会中流(2 / 2)

“贫道一介散修,平日隱於嵩山,哪能代道门行事”李遐周摇摇头,隨即抬手指著清气、佛光,“贫道是说,顏老误会了这佛道两家,不是他们两家没有隔绝,而是那楼观台乃道祖遗泽之处,而白马寺乃汉传佛教祖庭,乃是道佛两家气运节点所在,隨两家之势而强,面对儒道重起,自是本能的会衍生变化,却不是两家的哪位高士刻意催发。”

话落,他抬起头,目光顺著文脉长河,一路看过去,最后视线归於集贤书院,感慨道:“但即便如此,面对这等不世出的绝世人物,洞天福地自发的气运阻截,又能有什么用处”

李遐周话音落下之时。

那文脉长河的一头,无数读书声隨之响起,悬空的千五百字忽的光芒大盛,

那光一下两分,一道压得终南山方向而来的道门清气不得寸进,另一道则化作金锁,將白马寺腾起的佛光尽数扣在伊闕龙门!

这般变化,自是逃不出眾人之眼。

晦冥阁外。

出身终南山楼观道的欧阳明,在清气被阻之时,立刻受到波及,闷哼一声后,他似是意识到了什么,压下身上异状,抬手甩出七枚龟甲,隨即看著卦象倒吸冷气:“文脉入骨,已成圣胚!佛道两家的气运,竟有偏转之势!这下子局面有些复杂了—.“

他自是对李易十分敬佩,甚至可以说是敬重了,可一旦涉及到自家宗派和道统,要考虑的东西可就多了。

不过,不等欧阳明再有动作,原本闭目感应的李易,忽然双目骤睁。

儒道神自泥丸宫中一跃而出。

顿时,天上的文脉长河一下抖动,似瀑布垂落,而洛阳城一百零八坊同时升起文气狼烟,而后如同百川归海,匯聚过来在儒道神的头顶,结成玄色冠冕,冠上垂珠碰撞之声似编钟古乐。

“文脉加身,冠冕天成!“孟老见之,满面红光,“洛阳文脉將因此而盛,

重现汉时的儒道盛景!“

嗡嗡嗡——

洛阳地脉传来书简翻动之声,悬於天上的三百里文气长河,如虹坠下,尽数匯入李易眉心祖窍,再也不留半点。

轰!

整个洛阳各处书院的圣贤泥塑齐声震颤、轰鸣!

淡淡的文思之气从各处蔓延出来,凡身在洛阳的儒士、文士、为学之人,都在瞬息之间感到心神通透、文思通彻,过去看过的、记住的圣贤语句、儒家道理,皆在心底涌出,像是化虚为实,闪烁晶莹光辉,细细感应,似乎蕴含著某种力量!

“文脉认主,道统更易!儒家或將重获压制超凡之位格!至少在这洛阳之中,已有异变!需速告掌教,终南山的福地需重布禁制!防止被儒道文脉传承翻过去侵染了道家气运!“欧阳明双目泛光,遍观洛阳变化,此时已是震撼至极,

却还不忘关键,手捏印诀,传递消息!

洞庆子望看李易身上文思涌动,已是心潮起伏,听得欧阳明之言,忍不住道:“本以为此子身上再发生何事,贫道都不会惊讶,没想到今日却还是为其所惊!儒门得其加持,固是气运流转,但他並非独尊儒术,一样也是镇元宗的掌教,与道门一样关係密切!”

“哦竟有此事!”欧阳明一听此话,眼中忧色陡然消散,绽放光辉,“大善!”

倒是边上的道苯法师听著,捻著佛珠的手陡然收紧,隨即眉头紧锁,但復又舒展:“李家九郎炼化应身之珠,与佛有缘,况且身上亦有武氏血脉,固是利於道李,却也一样能偏向於佛武!”

更远的地方,观澜子、石镇海等人表情各异,皆有惊色,神色百变。

而那韦述手中史笔则突然自行飞起,凌空补註:“天宝三载,文枢復耀於东都,儒门气象新矣!“字成剎那,笔锋燃起苍火!

不只是欧阳明、洞庆子、道苯法师等,这洛阳城內外,凡有见识、知厉害、

明深浅者,皆意识到了眼前之事的本质。

部山上清宫玄元皇帝庙內,尚未得加封敕令的三清泥塑,突然齐齐转向,朝著集贤书院方向!

坐於三清像前的中年道人猛然惊醒,掐指一算,隨即脸色大变,扔出一张符算,传讯而去!

修善坊中,粟特商会的地窖里。

胡商康拂秣拿著刚得的情报,眉头紧锁,隨后摇摇头,对身旁僕从道:“去告诉史郎君,吾等不会为了他与李圣贤为敌,这途中更不会为他打探消息,请他另寻他人吧。“

那僕从犹豫了一下,才道:“那安公那边——”

康拂秣就道:“安公尚需吾等为他购买、运送物件,不会在这件事上深究,

况且这件事理应不是出自安公之意。”他挥挥手,“莫担忧,也无需偷偷传讯,

只管將我的话告知史朝清。”

修文坊,十字神堂旁的暗渠中。

半截焦黑的弥勒佛像在其中沉浮,佛首笑容裂作九瓣,上面缠绕三道残魂,

隨即被一只手捞起,乃是一胡僧。其人拿著佛首,看著天上异象,眼有敬畏,暗道:“中原王朝果然藏龙臥虎,凶险异常!”

念落,他匆忙离去。

天津桥旁。

一稚童牵著毛驴,瞧著天象,见北斗之中有两星忽明忽暗,表情凝重。

“文昌摇光共耀,主天下学统更易。“其声清脆,声音落下时,远处有一缕文气跌落洛水,有渔人见之,慌忙收网,捞起的竟是一尾玄鲤,鳞甲染墨。

见状,那稚童嘆了口气,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翻身落驴背,倒骑而行,口呼童谣“文曲落东都,墨鲤跃天枢,谁家儿郎冠垂珠————.“

皇宫之內,李隆基背手立於玉阶前。

他望著冲天而起的文气狼烟,神色莫名。

高力士高將军警见圣人袖中手指,正微微弹动,上前问道:“三郎可要去见夏王殿下”

李隆基却未回答,只是抬首望天。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沸腾的文气渐归平静。

晦冥阁中,悬於半空的千五百字缓缓落下,为李易伸手接住。

边上,孟老、刘老、李阳冰,以及匆忙赶来的顏闕疑,皆是一脸憧憬的看著那篇文章。

孟老迟疑片刻,上前问道:“敢问先生,这篇文章,当为何名”

李易闻言,微微思索片刻,道:“破群囂以归太始,澄方派而得中流,故此篇当名《原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