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自发对比着三省降价后的新电价和自己手中的电费单,那巨大的价差像一堵无形的墙,将喜悦与怨气分隔开来。
但这份错愕与不满并未持续太久。
几乎是紧随其后的一个念头,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的困惑——伏羲堆!
“等等……伏羲堆!那个核聚变!是不是在浙江……”
某个办公室里,一个年轻员工猛地抬头,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对对对!舟山!伏羲堆就在舟山群岛并网发电了!”
另一个同事激动地接话,声音都拔高了:
“洛教授刚回来就按的启动键!新闻前两天都刷屏了!”
“老天爷!原来是因为这个!”
小区布告栏前,一个戴着老花镜的大爷一拍大腿,手里的计算器屏幕还停留在浙江0.28元的数字上:
“不是国家偏心,是人家家门口有伏羲堆了!”
这个认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比之前更猛烈的滔天巨浪。
质疑的怨气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狂喜、震撼和无限憧憬的集体情绪。
“所以聚变电真来了!”
网吧里,一个熬夜打游戏的少年摘下耳机,对着屏幕上的新闻激动地大喊一声,引得周围纷纷侧目。
“靠!原来是聚变发的电便宜成这样!我还以为政策搞特殊呢!”
早茶摊上的大叔瞬间释然,随即脸上涌上难以置信的兴奋:
“乖乖,一度电两毛八?这成本得低成啥样?”
而更让所有人心脏狂跳、血液沸腾的,是紧随其后的那个无比清晰、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图景——这才第一座!
“我的天……这才只是第一座聚变堆啊!”
办公室里,那位最先反应过来的年轻员工喃喃自语,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要是每个省都建上一座……那电价……”
他没说下去,但所有听到的人,脑海里都自动填补了那个画面:一度电一毛?几分?甚至……趋近于零?
这个念头让无数人倒抽一口凉气,随即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不敢想!简直不敢想!”
旁边的同事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
“以后电费是不是要论‘分’算了?空调随便开?电暖器敞开了用?”
街头巷尾,茶馆公园,办公室格子间,千家万户的餐桌旁……“伏羲堆”三个字以前所未有的频率被提及、被惊叹、被讨论。
人们不再纠结于短暂的地域差异,目光全都投向了那个由洛珞带回诺贝尔奖荣耀后亲手启动的、名为“伏羲”的未来。
那份对三省电价的短暂羡慕嫉妒,迅速转化成了对自家门口何时也能竖起聚变堆的无比热切期盼,以及对即将到来的、由近乎无穷无尽且廉价清洁的聚变能所彻底重塑的、低能耗成本的崭新生活的狂喜憧憬。
伏羲堆的并网发电,不再仅仅是新闻里一段激动人心的科技成就描述,它以最直观、最贴近民生的方式——腰斩的电价——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真正降临。
那0.28元/度的数字,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全国老百姓想象力的闸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能源如空气般廉价充沛的未来,近在咫尺。
与此同时,西山小院的办公室内,檀香袅袅。
老人正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积雪的松柏,张云超身着笔挺的行政夹克,手持一份还带着数据余温的汇报文件,沉稳地开口。
“领导,伏羲堆运行第17天,一切参数都踩在最优区间。”
张云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按说这个工作应该是由洛珞来亲自汇报的,毕竟就这件事而言,他也只是个外行。
但奈何时间不允许。
他将文件轻轻放在红木办公桌上,指尖点着关键图表:
“单日净供电量稳定在3.6亿度以上,舟山基地的功率曲线就像一把刺破苍穹的利剑,50GW的输出,稳如磐石,长三角1.95亿人的生活用电,已经大半都可以由伏羲堆负担了。”
领导转过身,眼中锐利的光芒一闪:
“苏皖那些火电站……?”
每次科技跃迁式的进步都离不开改革的阵痛,尤其是此次的动静如此之大,要说飞跃程度也唯有工业革命能与之媲美,不过相比聚变工程的飞跃也要略逊一筹。
一个蒸汽机的诞生不知道让多少人力的岗位消失,从火车和马车夫、珍妮机和纺织女工……太多的人因此失业,但也丝毫没能阻止工业革命的推进。
因为时代进步的浪潮绝非个人的力量能够阻挡,国家也绝对不允许有这种拖后腿的事情发生。
更不要说聚变堆这样更加先进科学且环保的能源了。
只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那些一下子失业的员工,一下子关停的企业,还是要妥善安置才行。
“按计划稳步关停中,能源局协调得很好,工人转岗安置有序推进。”
张云超迅速接话:
“风电和水电的调峰裕度也按洛教授当初的设计预留到位了,电网的‘清洁转型计划’齿轮已经全速转动,现在最棘手的是……”
他顿了一下,递上另一份打印出的厚厚一迭舆情摘要:
“民情沸腾了。”
领导接过纸张,首页赫然是几个醒目的热搜截图#电价腰斩#、#浙江0.28元电费#、#聚变时代来了#后面跟着爆炸般的转发量。
他手指划过那些激扬的文字:
“老百姓是真高兴啊。”
“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老百姓感受最深。”
张云超点头,随即话锋微转,语气带上了一丝压力:
“但沸腾之下,是灼灼的期盼,浙苏皖之外的省份,质疑‘地域不公’的声音起初不小,虽然大家很快明白了这是伏羲堆选址舟山的现实路径依赖,抱怨转为了羡慕和憧憬……可这份‘憧憬’,如今已化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
他翻到报告最后几页,上面用加粗字体标注着多个论坛热帖的核心诉求——“伏羲堆照亮了路,下一个‘太阳’何时升起在我家乡?全国人民都眼巴巴等着呢!”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领导:
“领导,伏羲堆的成功并网发电,已经不仅是一个工程奇迹,它点燃了华夏大地对无限清洁能源时代的集体渴望,这腰斩的电价,就是新纪元最嘹亮的号角,民意如潮……我们手上那几个已完成前期选址和基础设计的聚变堆项目,必须按下‘加速键’了。”
领导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再次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没错,云超,伏羲堆的成功,宣告了一个旧能源时代的终结,也推开了聚变纪元的大门,这扇门一旦打开,就没有回头路,也慢不下来了,老百姓的‘眼巴巴’,是信任,更是鞭策。”
时代的洪流已经开启,连他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那么快。
原以为盘古堆的点燃已经是十几年的工程了,而即便盘古堆点燃后,彻底实现商业化,直到完全依靠聚变能源解决全国的电力问题甚至是90%的能源问题,也是至少以十年甚至数十年为单位的工程了。
但现在呢?仅仅四年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完成了那些西方国家几十年都未曾完成的壮举,而且距离全国推广也只差最后一步了。
——聚变能源时代。
即便夸父工程从立项开始到现在已经四年多了,这个词即便他现在看来仍旧有些恍惚。
想想都还是有些不可思议,小洛拍的那些科幻电影中的东西,居然真的照进了现实。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