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大明王朝1627> 第143章 我们之中有坏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我们之中有坏人!(1 / 2)

第143章我们之中有坏人!

“让朕看看,我大明的各位肱股之臣,对这天下大弊,究竟是何看法。”

御座之上的少年天子话音落下后,殿中百官之中,泛起一阵短暂而压抑的骚动。

片刻后,一个苍老但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那就让老臣,做第一个吧。”

英国公张惟贤站起身,满头的银发在阳光下有些刺眼。

他一步步走向殿中的屏风。

入口处的小太监躬身递上三颗色泽圆润的红豆。

张惟贤走进屏风,那狭小的空间隔绝了所有视线,比外面似乎更为寂静。

他掂了掂手中温润的红豆,粗糙的指腹能感受到豆子的分量。

勋贵之家,起于军功,亦当兴于军功。

财税、吏治,不是勋贵应求之路。

他没有思索太久。

一颗投向吏治,算是对得起自己身上的爵位和皇帝的信任。

剩下的两颗,则毫不犹豫地投向了军政。

他投完豆子,转身走出屏风,正对上定国公徐希皋那双浑浊的眼睛。

两人只是微微颔首,便错身而过。

皇帝在等结果,没有人敢在里面耽搁太久。

投票的速度非常快,文官、勋贵、翰林、起复的官员……一个个身影鱼贯而入,又匆匆而出。

当最后一名给事中投完他手中的红豆,走出屏风时,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绝对的安静。

朱由检的目光转向高时明。

高时明心领神会,上前一步,“唱票!”

几名小太监迅速上前,将数面屏风撤去,只留下一面早已贴好素白宣纸的立在殿中。

另有三名司礼监的太监手持蘸饱了墨的毛笔,肃立于宣纸之前。

“开!”

随着一声令下,三个竹筒中的红豆被小心翼翼地倒在托盘上,在所有人面前展示。

“吏治,一、二、三、四、五,一正。”

细密的唱票声响起,点过的红豆又重新被倒回竹筒之中。

执笔的太监,在宣纸上写下一个个正字。

“财税,二正……”

“军政,一正……”

“吏治,三正……”

……

一颗颗红豆被重新倒回竹筒,一个个“正”字在屏风上不断增加。

起初,殿中还是一片肃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财税”之下的正字,远远超过了“吏治”时,百官之中开始出现一丝难以察觉的躁动。

没有人敢交头接耳,但那交换的眼神,那微微调整的坐姿,那下意识攥紧的拳头,都让这股不安的气氛在大殿里弥漫开来。

终于,最后一颗红豆被倒回竹筒之中。

高时明从御阶上走下,绕到屏风正面,目光从宣纸上一扫而过。

只一瞬间,他的眼神之中就闪过了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叹。

他接过小太监递上的毛笔,按照朱由检教给他的新式算法,在旁边迅速开列术式,计算着百分比。

片刻后,他转身,面向御座,深深一揖。

“回禀陛下,在场一百八十二人,红豆五百四十六颗,已全部投完。”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尽力保持平稳。

“其中,吏治一百零二颗,占一成八。”

“军政一百五十四颗,占二成八。”

“财税二百九十颗,占五成三!”

话音落下,奇怪的一幕发生了。

大殿内那股压抑的躁动,竟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转为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心跳声都仿佛能被听见。

他们垂下眼帘,等待着御座之上那位年轻帝王的发话。

或者说——发怒。

朱由检坐在御座上,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只是指节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

有趣……

财税第一,军政第二,吏治最末。

这不就是原本崇祯朝发生过的事情么

倒没想到匿名投票第一次用这么起效,居然一下子就试探出群臣心底的心思。

要知道,屏风内可是没有人监督的,后人是可以通过声音,或者大胆一点直接查看竹筒来判断各份投票的比例的。

所以投票是匿名的,但票数在整个过程中却在一定程度是公开的。

所以,非常有悖常理的吏治最末,其实正是殿中182人,隐约之中向他表达出的态度。

——新政,他们不喜欢。

或者说,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不喜欢!

有趣啊。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

更何况匿名投票,和法不责众下的试探呢

没想到居然真能钓到一条小鱼啊!

也罢,既然如此,那便加演一场戏吧。

思虑已定,朱由检幽幽开口:

“有意思,这倒是……出乎朕的意料了。”

“要行新政,吏治当为其先。”

“远的有王荆公败政之鉴,近的如张太岳考成先行,都可佐证。”

“朕读史书,见历朝兴衰,向来如此。”

朱由检微微直起身子,脸上甚至带上了一丝微笑。

“没想到,今日朕的股肱之臣们,给朕上了一课,让朕知道了些不一样的道理。”

他像是真的在请教,目光在群臣中扫过,最后定格在首辅黄立极的身上。

“元辅,你来说说吧。大明如今,当真要以财税为先、军政其次、吏治为末吗”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黄立极身上。

黄立极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后背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老夫投的是一颗吏治,一颗财税,一颗军政啊!

这口黑锅,怎么就第一个砸到我头上了!

官场数十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场景。

整个大殿的气氛,就像是悬在万丈悬崖边的巨石,摇摇欲坠。

少年天子,意气风发,却在登基之初就遭遇这等近乎“背叛”的场景,谁能预料他会掀起何等滔天巨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句话放在这个场景之中,实在太准确了。

黄立极一时间心乱如麻,却想不到任何可以“允执厥中”的万全之策。

他深吸一口气,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至少先把皇帝眼下之问给答了。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新政之要,首在吏治。官吏不清,则政令不出中枢,国策难行于州县。此乃万世不易之理。”

说完,他内心攥紧,等待着那个必然会接踵而至的、最致命的问题。

——那为什么,大家都以为吏治最次呢

“元辅也这样以为,朕倒是松了口气。”

“朕还以为是自己愚笨无知,从史书里读错了道理,犯了大错呢。”

黄立极艰难地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正想随便接上几句。

朱由检却直接摆了摆手:“元辅请坐。”

他又将目光转向次辅施凤来:“施卿,你以为呢”

“臣,附议元辅,新政当以吏治为先。”

“李卿”

“臣亦以为,吏治为本。”

“英国公”

“老臣……附议。”

朱由检一路点了下去,勋贵、六部九卿、侍郎、给事中、起复官员、翰林……被点到的人无一例外,全都高声附和,言必称“吏治为先”。

少数人还想引经据典,做一篇锦绣文章,却都被朱由检不耐烦地挥手打断。

殿中的气氛,在这一次次重复的回答中,变得越来越凝固,越来越诡异。

终于,朱由检停下了点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

“这样一个个点名,太麻烦了。”

他环视一周,缓缓说道:“这样吧,认为新政当以吏治为先的,举右手。”

话音刚落。

哪怕举手表决这个行为略微陌生,众多官员却也第一时间领会明白。

“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