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嘉靖》内核,老登想偷袭(4k)
《嘉靖》剧本创作会议室。
会议气氛明显比《囧途》更严肃。
几个编剧围着长桌,沈善登坐在主位,手指敲着一份厚厚的剧本。
“我不满意这个初稿!”
《嘉靖》项目上,沈善登没有《囧途》那么好说话。
喜剧笑点真的很吃编剧、演员的灵感碰撞,而历史题材,不好意思,沈善登有绝对把握。
既然开了百万的价格,他就要收获相应水平的剧本。
《嘉靖》项目,以文戏为主,沈善登打算投入两千万制作成本。
在三个项目打包的情况下,有集约化的优势,再加上《督公》的经验,两千万能做出当下同成本电影成倍,甚至几倍的质量。
这一点沈善登有信心。
沈善登继续道:“剧本初稿,有两股气息,一股是嘉靖中后期的味道,很不好!另外一股,就是《督公》里面意气风发、锐意改革的皇帝形象,也不好!”
“我要的是,聚焦于嘉靖登基前后,从兴王府开始。”
“不要从一开始就把嘉靖当做那个雄心壮志的皇帝,作为小藩王,在王府期间,随便一个权阉、权臣,就能把兴献王府覆灭了,特别是宁王之乱发生以后,更是战战兢兢。”
“我再说一遍,美、强、惨这三个字,是嘉靖人物,也是《嘉靖》项目的绝对核心。”
“12岁丧父,恰好是宁王之乱前后,想一想,这样的一个幼年藩王,别说是一个权臣了,就算王府之内,也会有官僚看轻。”
“开篇可以安排他喂个可笑的小狗,让观众第一眼就同情他、代入他。”
“在凄惨的身世和具有同理心之下,他还有着足够强大的心智。在王府内外交困的时候稳住局面,以藩王继统,进入群狼环伺的京城。”
“接旨前后,权阉谷大用脱离钦差队伍先来传旨,带来的应该先是恐惧。”
“等到成为嗣皇帝,尘埃落地,很多人欢喜。但是朱厚熜的母亲兴王妃在兴奋、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恐慌。”
“蒋氏生了不少孩子,但养大的只有一儿一女,只有朱厚熜那么一个儿子。虚岁15岁的朱厚熜,要去京城继任皇帝之位。”
“一个小藩王,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面临的将会是何等的局面!要设身处地的去想!”
“在这种即将赴京节点,要展示出朱厚熜的本能,以及心底的本色。”
“国无君则国不安,纵使生死不由己,福祸难以预料,为了家国,也要去走一趟寒潭,涉一涉深渊!”
“他的困境,他的孤独,他的心境,他的强大,他的身不由己.要让观众感同身受,心疼他,然后为他每一次逆袭鼓掌叫好!”
一位年纪稍长的编剧推了推眼镜,有些犹豫:“沈导,这样是不是,不太合理历史上嘉靖皇帝前期固然励精图治,但后期”
“对于我们的祖宗不要那么苛责!”
沈善登打断他,带着毋庸置疑的霸道:“只要不破坏观众的‘真实感’,剧情、节奏、人物弧光,都可以为‘好看’和‘爽点’服务!”
“观众买票进来,不是来听我们讲厚黑历史,是来体验一段酣畅淋漓的娱乐生活!”
沈善登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如果理解不了这个创作理念,就换人!”
“之前已经有过两位编剧,因为理念不合,离开了项目。我要的是志同道合的同事!”
沈善登直接把话说开。
纠正了《嘉靖》的创作方向,沈善登刚回到办公室,秘书提醒:“刚刚韩董来了电话。”
沈善登边想着老登有什么事,边回了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那头传来韩三平的声音:“善登啊,没打扰你闭关吧”
沈善登道:“刚刚开完《嘉靖》剧本会,哎,还是千头万绪。有些编剧说的好好的,真开始工作,不自觉的表达想法就多了。”
韩三平夸奖道:“《督公》还在每天进账几百万,你这就全身心扑到新戏上了”
沈善登语气低沉道:“厂长,一部电影的成功只是暂时的。一个导演的价值,不在于他打破了多少纪录,而在于他能否持续地输出好的作品。”
电话那头的韩三平,露出一抹无奈。
这味道,太熟悉了。
果然,沈善登笃定道:“我们现在光好作品还不够,还要建立起一套能让后来者沿着走,也能走出去的工业流程和创作标准。”
“《督公》是试水,也是开端。我们要做的更多,才能补上文化这缺了快三十年的课。”
韩三平:“.”
哈人!
弄的韩三平都接不了沈善登的话了,听不懂也就罢了,关键他听懂了。
韩三平笑着转移话题:“明天《投名状》在奥体搞首映,阵仗不小,听说会上百明星到场,热闹得很。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过来露个面就当放松一下。”
他点到即止,没提中影会额外给什么资源,也没施加压力。
《投名状》
早干嘛去了,要上映紧张了
闻言,沈善登没有丝毫犹豫道:“厂长,多谢你想着。不过新戏的本子正在关键时候,我两线作战,团队里的人想法多,我得盯着,实在抽不开身。”
韩三平也没强求,顺势聊起了其他话题:“《面对面》那期节目,我看了,说得很好!尤其是‘三不朽’,很振奋人心!振聋发聩啊!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也上了生动一课。”
“厂长你过奖了,我就是说了点大实话,主要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历史太厚重了,我不过是在沙滩捡贝壳的小孩。”
沈善登谦虚,然后道:“正好也汇报一下,‘督公宇宙’的筹备已经启动了。《嘉靖》、《锦衣卫》、《督公2》三部会同步推进,目前《嘉靖》的项目组已经全线运转起来。”
“虽然不是三部连拍那么夸张,但会在剧本联动、服化道资源共享、后期制作上发挥集群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争取尽快把咱们督公宇宙的架子搭起来。”
韩三平听得连连点头,脸上笑意不由多了许多。
陈可辛还在为《投名状》的首映礼焦头烂额,而沈善登这边已经放眼一个宏大的电影宇宙,并且已经有了切实的推进步骤。
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才是他看中的闯将口牙!
韩三平不动声色地问道:“对了,你之前说弄了一部喜剧,我听廖云说,春运题材,暂定名《旅途惊喜》。”
“我感觉有点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思维了,《督公》刚刚奠定你历史动作大片的大导地位,转眼就去搞小成本的公路喜剧”
沈善登打了个哈哈道:“厂长,我这不是闭关嘛,就是为了专心创作。”
韩三平关心道:“步子迈得这么大刚忙完《督公》,还有督公宇宙,精力跟得上吗”
“缺钱吗,需不需要中影这边帮你介绍些资源宁浩那边,或者冯导的团队,我都能说上话。”
沈善登心头一紧,《囧途》项目,他是打算吃独食的!
打算吃的满嘴流油的,吃的肚饱肠肥的!
中小成本喜剧,沈善登现在一个人扛的起。
沈善登语气不变,姿态放低道:“多谢厂长关心。喜剧那个就是练练手,小成本,试水之作,不敢劳你大驾。”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