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萱和李芙晓之所以如临大敌一般接到穆光凤的电话,是因为巫杞老一辈的人亲情观念重,热情谈不上,但是十分好客。
当然,请客的同时,表现出来的肯定是实打实的热情。
年轻一辈的人都不喜欢这种虚头巴脑的客气。
当面你侬我侬,背后可能立马就阴阳怪气。
所以,上一辈表现亲情浓厚的同时,下一辈的可能连微信都懒得加。
尤其像穆萱这种,从上大学就去了外地,结婚生子也在外地,甚至把父母也接到了外地,跟巫杞的联系可谓少之又少。
她不喜欢李家的亲戚,也不喜欢穆家的亲戚。
更讨厌那些嘴上满是血浓于水,实则蝇营狗苟逐欲之流。
李芙晓的想法则更复杂一些。
穆萱离开巫杞的时候还十分年轻,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外面的一切。
她在雾都能够很快融入。
虽然雾都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但是李芙晓不行。
即便这些年她在雾都也能很好的生活,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灵魂得不到安放。
她在那里没有归属感。
如果可以选择,她更愿意留在巫杞。
巫杞的一切都是她熟悉的,她在这里如鱼得水。
她对熟人和亲戚也不像穆萱那么排斥,这次之所以选择带张幽幽回来,除了完成小家伙的心愿,更因为她自己想回来。
她不像年轻人,说离开,就能够在祖国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张幽幽说要离家出走躲避妈妈的时候,她唯一能想到的地方就是巫杞。
只有在巫杞,她可以有信心照顾好自己和孙女。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对故乡的认定。
在巫杞她有不少关系好的熟人,早上买个菜,一路上打招呼闲聊就能买到十一点过才回去。
篮子里的菜,几乎都不用花钱,全是熟人们的投喂。
当然,她不是为了占小便宜才想留在巫杞,通常她也会用另外的方式补偿。
人情往来,有来有往,才是人情。
这种烟火气的人生,是年轻一辈感受不到的。
李芙晓喜欢这种生活。
但是,她也挺烦有些太过热情的亲戚和熟人。
烦不是厌烦,而是惮烦。
前段时间她悄悄回过巫杞一趟,在路上偶遇了穆萱的小学班主任陈惠芳老师。
陈老师对待她同样热情,一直积极邀请她去家里做客。
可是作为家长的都知道,有几个人愿意跟孩子的班主任亲近地相处?
尤其还是已经毕业多年的孩子。
李芙晓知道陈老师是好心,但是她无法坦然镇定地接受这番好心。
所以在巫杞,她一方面享受在雾都难得的烟火气,一方面又躲躲藏藏不愿意麻烦的亲戚或熟人。
穆家的大部分亲戚,就属于她想躲藏的。
李芙晓说:“能说什么呢?还不是把我数落了一顿,说回巫杞了都不去看她。还说你二伯母要过生了,这次不办生酒,但是亲近的亲戚们都会聚在一起吃顿饭。”
穆萱脑子灵活,嘴也利索,飞快地说:“我们又不是亲近的亲戚们。”
她是从平时相处的角度来说。
李芙晓瞪了她一眼。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