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锻造(1 / 2)

凌晨三点半。

神永新二保存好交易程序,关上笔记本电脑。

屏幕的光熄灭,房间陷入黑暗。

只有窗外的霓虹,在墙上投下鬼魅的影子。

但他的夜晚才刚刚开始。

他站起身,走到书架前。

书架像一面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堆砌着人类文明的砖块。

《期权定价理论》《公司金融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从0到1》《原则》《枪炮、病菌与钢铁》《反脆弱》《失控》《自私的基因》《人类简史》……

经济学在左,心理学在右,中间是物理学,顶层是哲学。

还有更多堆在地上,塞在角落,藏在床底。

这些书是他这个月买的。

用杀黑帮得来的钱。

血钱。

但现在,它们要变成另一种武器。

知识。

神永新二深吸一口气。

伸出手。

拿起第一本书。

《世界通史》。

翻开。

他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开关。

第一天。

人类文明的起点。

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系统,刻在泥板上的智慧。

古埃及的象形符号——法老的永生之梦,金字塔的秘密。

中国的甲骨文——商朝的占卜,对天命的追问。

每一个字,都在他脑海中形成图像。

每一个概念,都在他的神经网络中建立连接。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战争——谁控制了水源,谁就控制了生存。

古希腊的民主试验——雅典的辉煌与崩溃。

罗马的扩张——从共和到帝国,从荣耀到腐朽。

中世纪的黑暗——教会的统治,异端的火刑,十字军的血腥。

他不只是在读历史。

他在寻找规律。

战争的导火索——往往不是表面的冲突,而是深层的资源争夺。

革命的契机——不是人民突然觉醒,而是统治阶级的失误。

王朝的兴衰——都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创业-守成-腐败-崩溃。

文明的更替——技术进步是关键,但不是唯一因素。

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

瞳孔因过度聚焦而布满血丝。

咖啡已经凉了,他也没喝。

胃在抗议,他也没理会。

这不是轻松的事。

每一个历史事件,他都必须用自己的思维去推演、去分析、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罗马会崩溃?不只是因为蛮族入侵。

而是因为奴隶制经济的矛盾、军团的政治化、帝国的过度扩张、精英阶层的腐化……

十几个因素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必然崩溃的系统。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会发生?不只是因为人民饥饿。

而是因为财政危机、贵族特权、启蒙思想、美国独立的示范效应、国王的软弱……

历史不是线性的。

历史是多维的、混沌的、充满偶然性的。

但在混沌中,有规律。

他要找到那个规律。

这是一种极度消耗心力的、意志力的拔河。

大脑像是在燃烧。

每一个神经元都在超负荷运转。

当第一天的第二十四小时结束时。

他已经走完了人类从蛮荒到工业革命前夜的所有历史。

五千年。

浓缩在二十四小时里。

他能感受到封建领主的傲慢——那种对生杀予夺的权力的沉醉。

能听到宗教裁判所的哀嚎——被绑在火刑柱上的异端,发出的绝望的尖叫。

能闻到黑死病弥漫的腐臭——尸体堆积如山,瘟疫吞噬了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

能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美洲原住民的种族灭绝。

历史是血写成的。

这是他的第一个结论。

每一次进步,都建立在无数人的尸骨上。

每一个文明,都是踩着另一个文明的废墟。

第二天。

他没有休息。

不能休息。

时间不够。

他打开《科学史》。

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开始。

泰勒斯说:“万物皆水。”——最早的物质一元论。

德谟克利特说:“原子与虚空。”——两千年后被证明是对的。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学——虽然他的物理学是错的,但他的思维方法影响了西方两千年。

然后是黑暗的中世纪——科学几乎停滞。

直到——

文艺复兴。

哥白尼的日心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的望远镜——木星有卫星,月球有山脉,太阳有黑子。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椭圆轨道,不是完美的圆。

科学革命开始了。

第三天。

他开始攀登另一座更陡峭的山峰。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三大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微积分。

宇宙第一次被纳入了可以计算的轨道。

新二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重现牛顿的推导过程。

从开普勒定律出发。

用几何方法证明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然后推广到任意物体。

F=G(??)/r2

如此简洁。

如此优美。

如此强大。

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行星的轨道、彗星的路径、潮汐的涨落。

但这还不够。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麦克斯韦方程组——电与磁是同一种力的两个方面。

电磁波——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这点亮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火花。

电灯、电报、电话、收音机、电视……

人类文明在一百年内的变化,超过了之前一万年。

然后——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

广义相对论——引力不是力,而是时空的弯曲。

质能方程——E=c2

这打开了一扇通往神之领域的危险的大门。

新二盯着这个公式。

良久。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1克物质,如果完全转化为能量——

相当于2万吨TNT。

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物质就是能量。

能量就是武器。

第四天。

量子力学。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玻尔的原子模型——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跃迁。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你不能同时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粒子也是波。

当他开始深入量子力学时,现实开始变得模糊。

薛定谔的猫——在盒子里既死又活,直到你打开盒子。

量子纠缠——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瞬间影响彼此。

多世界诠释——每一次测量,宇宙都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世界。

鼻血,在此时毫无征兆地流了下来。

一滴。

两滴。

滴在书页上,晕开一片红色。

他没有理会。

只是用手背擦掉,继续盯着那些公式。

大脑在抗议。

人类的神经系统不是为理解这种反直觉的概念而设计的。

但他必须理解。

如果不能理解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他就不可能去掌控它。

第五天。

第六天。

他进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

不吃。

不睡。

只有咖啡和意志力在支撑着他。

相对论的张量计算——时空的度规,测地线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

粒子物理学——夸克、轻子、玻色子,标准模型的六十一个粒子。

宇宙学——大爆炸、暗物质、暗能量、宇宙的最终命运。

每一个概念都如此庞大,每一个理论都如此精密。

他的大脑像是一台过载的计算机。

温度在上升。

思维在加速。

但也在接近极限。

第七天。

他强迫自己转换方向。

从纯理论转向应用技术。

工程学。

蒸汽机——瓦特的改良,开启了工业革命。

内燃机——汽车、飞机、现代战争。

晶体管——1947年,贝尔实验室,改变世界的发明。

集成电路——把成千上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片硅片上。

计算机——从ENIAC到个人电脑,从大型机到智能手机。

然后是编程。

机器语言——0和1,最原始的形式。

汇编语言——用助记符代替机器码。

C语言——接近硬件,高效强大。

C++——面向对象。

Java——跨平台。

Python——简洁优雅。

这些人类用来与机器沟通的语言,对他来说比母语更简单。

因为它们有着完美的逻辑。

没有歧义,没有模糊,没有情感。

只有规则。

新二打开电脑。

开始写代码。

他写的不是程序。

而是“生命”。

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迭代的人工智能雏形——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在他面前诞生、成长。

它开始学习数据。

开始做出预测。

开始优化自己的算法。

然后——

它被他亲手删除了。

“还不够。”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太简单了。”

“太原始了。”

“需要更复杂的架构,更强大的算法,更……”

他停顿。

“更像人。”

“但又不能太像人。”

第十天。

第十一天。

第十二天。

他开始面对最危险的领域。

人性本身。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力比多的驱动。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更安全。”

尼采的超人哲学——“上帝已死,我们杀死了他。”

萨特的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

这些思想像毒药,也像解药。

它们撕开了“人”这个概念的所有伪装。

人不是理性的。

人是欲望的奴隶。

人是恐惧的囚徒。

人是自欺欺人的大师。

经济学的冷酷数据在他眼前展开。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市场会自动调节。

凯恩斯的干预主义——市场会失灵,需要政府。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计划经济必然失败。

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不断革新。

他看到了“看不见的手”如何驱动繁荣。

也看到了它如何将无数家庭推向破产的深渊。

《资本论》中那些关于“商品拜物教”和“异化”的论述——

与窗外那个他即将进入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他要用资本的武器,摧毁资本主义。

这是最深刻的矛盾。

也是唯一的道路。

第十五天。

艺术、音乐、文学……

人类所有试图表达、却又永远无法完全表达的情感结晶——

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

他听见了贝多芬《命运》中的抗争——那四个音符,像是命运在敲门。

看到了梵高《星空》里的挣扎——扭曲的星云,燃烧的柏树,疯狂与美的结合。

读懂了《百年孤独》中那份无法摆脱的宿命——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孤独,也是全人类的孤独。

感受到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体会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煎熬——“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就在这时,他内心的“魔鬼”苏醒了。

那些被他强行压抑的情感——

对母亲的爱与恨。

对父亲的渴望与憎恶。

对莲子的愧疚。

对美里的……

幻觉开始出现。

他看到那个十四岁想要逃避一切的少年,站在他面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