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长来上班,人瘦了一圈,眼窝深陷。他父亲过世了,这些天他在家里料理后事。
李科长见过任局,回来之后对众人说:“市里要派人下乡去调查,谁去?”
徐佳马上说:“我身体不舒服,正要请假,我包里带着药呢。”
孙俭说:“我手里年终的总结还没写完,放不下。”
李科长看着孙俭,一脸的不相信:“你还没写完?我没请假之前,你就写,现在还写呢?”
孙俭说:“我每天都忙到很晚,写了两稿交给刘局,都没过。”
李科长看着静安:“那你去吧。”
静安急忙问:“晚上几点能回来,我还得接女儿。”
李科长说:“让家里人替你接孩子,大概很晚才能到家。”
静安也不知道是调查什么事儿。
她问李科长,李科长淡淡地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经常是这样,也不知道领导派她具体做什么,反正车来了,跟着车就走。
到了地方也不知道干什么,等返回来的路上,才告诉她具体写什么。
静安希望在出发前,知道自己此行明确的目的。这样的话,她去时就关注这件事,多了解,多收集,回来她能更快地写好材料。
但李科长不说,静安多问反倒引起反感,她只能默默地跟着。
过了一会儿,李科长接了一个电话,他开始穿大衣,领着静安下楼。
不一会儿,楼上下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是市府办公室的,跟李科长打招呼。
另外一个穿着一身灰布制服的人,板着脸,没有跟李科长说话,眼皮都没撩一下静安。
随后,一辆黑色的桑塔纳停在楼门前,市府的两人先上了车,一个坐在副驾驶,另一个板着脸,坐在后排左侧。
李科长让静安先上车,静安就坐在后排中位,李科长坐在后排的右侧。
静安以前坐车,不是坐在后排的左侧,就是右侧,没有坐过中间。
当然,有时候人多,她也挤得够呛。
本来两个男人,他们应该挨在一起坐着,可李科长让静安先上车,她不好说什么,只能坐在中间。
静安左侧的男人,手里还抱着一个大包,宝贝似的,不放在座位下,也不放到后备箱,就用手抱着,也占了静安一块地方。
车子在公路上行驶,还没有看出太大的区别。
可一下乡,进入农村之后,路上开始颠簸,跟平安乡的路差不多。
静安就开始了痛苦的旅程。中间的座位,后背的靠椅不舒服,很硌后背。
也不知道是车子旧了,后背椅出问题,还是怎么的,这一路,静安真想开车门下车跑着去。坐车太痛苦了。
到了一个乡镇,领导下去,交接了一下,又上车,乡里也派车跟着,继续下乡。
庆幸的是,路途不远,很快就到了。
到了一个叫八面坡的地方,那地方真穷啊,人们穿的衣服旧的不像样子,还有人的衣服裤子上,都缝着补丁。一个个面黄肌瘦。
静安不知道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李科长让静安跟着他,到老百姓的房间里坐一坐,问一问。
问的是上面开砖窑,占了农户多少田,一开始答应给多少钱,后来给了多少?分几批给的,具体日子是什么时候。
还有,各种票据协议,李科长都看一看。
跟静安坐在后排,那个板着脸的人也跟过来,手里端着相机,四处拍照。这个男人手里捧的大包是相机。
静安想起那天傍晚,在卫生间听到田秘书说的那些话,是调查这件事吗?
随后,就没静安什么事情了,李科长也回到车里坐着,默默地吸烟。
静安问一个大娘,找到公厕,上了趟厕所。
返程的时候也是这样坐车,静安痛苦极了,感觉后背都要硌肿了。
这天晚上,静安哄冬儿睡着之后,她开始拿出纸笔写小说,她写了一个女人,题目叫《一个女人的婚姻》
她写的是小茹的故事。
写好之后,她抽空去了一趟文化馆送稿。
崔老师和侯东来是同学,静安这次见到崔老师,更觉得亲近。
要过年了,大家都忙碌起来。
静安从八面坡回来之后,开始写材料。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