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走了之后,隔了两天,静安打开铁皮屋的锁头,准备收拾一下房间。
一进去,就想到了葛丽华。这个女人,各方面条件都比静安好一些,只是,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收拾房间的时候,忽然发现面板。
她走得匆忙,没有带走这条围裙。
也许,从小吃部出去,葛丽华就再也没有干面案子的活,不需要系围裙。
静安想,如果葛丽华一直在小吃部工作,她也许不会是这样的命运吧?
她想把围裙送到葛家,也想看看葛丽华的案子,有没有找到凶手。
去刑警队,碰到老谢。老谢也知道这个案子。
老谢回来开会,询问了静安几句。静安说的,都是那天被盘问时说过的话。其余的她没有说。
静安问:“谢哥,到底是谁把葛丽华害了?”
老谢说:“还没查出来。”
静安说:“她家在哪儿?我想把她的围裙送回去。”
老谢帮她问了葛丽华家的地址,静安跟老谢告辞,骑着自行车,去了前杨家。
其实,不用警察告诉,静安也能找到葛丽华的家,只不过,用这个借口,来问问害葛丽华的人,有没有抓到。
按道理,静安是恨葛丽华的,如果没有她招惹葛涛,葛涛的大姨子就不会错打了她,不仅让她脸上留疤,心里也有抹不去的创伤。
但是,当她知道葛丽华已经不在人世,她跟葛丽华的仇恨,就一笔勾销,再也不恨葛丽华。
没法恨了,她都没了。人死灯灭。
她不仅不恨葛丽华,还同情她,可怜她。她怎么走了这么一条路啊!
究竟是谁,把她推上了绝路?
静安沿着长白公路,一直往南骑着自行车。
快到拘留所了,从道边那条砂石路下去,就是往前杨家那条路。
安城,过去就是个屯子,后来,几个屯子连到一起,就变成了镇子,再后来,变成市。
这些屯子有:四棵树,前杨家,后杨家,前地局子,后地局子,还有东大坝,渔民社,黑鱼泡,老坎子码头。
前杨家,据说过去是一个姓杨的大户,周围的土地和房屋,都是他的。
下了砂石路,再往前杨家走,那是一条很窄的路。
道路两侧的庄稼要收了。高粱红了,裹住了风,让这条路有些密不透风。
静安飞快地蹬着自行车,有点害怕,这里太闷了,压抑,紧张,好像很多坏蛋,藏在高粱杆后面,窥伺着这条路上的年轻女人。
到了前杨家,跟街里差不多,都是平房,只不过,这里的房子院子大,院子里都有菜园。
有的人家,后院也有菜园。
到了这里,世界倒有些安宁了。
院落里静悄悄的,前后院的庄稼,一动不动。路上有风,到了屯子里,没有风了。
一只狗叫了起来,房间里出来人,问:“找谁?”
静安说:“老葛家,他们家有个姑娘,叫葛丽华。”
那人伸手往屯子里一指,说:“从我门前这条路,简直走,到一个食杂店门前,问食杂店,就知道了。”
那人随后又问:“你找她啥事?害她的人,找到没有?”
看来,葛丽华的事情,屯子里都知道了。
静安骑着自行车到了食杂店,食杂店里坐了很多闲人,他们热情地告诉静安,甚至,把静安领到葛丽华的家。
葛丽华家的院子,跟别人家的院子一样长,房子好像是最近几年新盖的。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