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弦!正物质宇宙:跨越> 第191章 ‘断脊’奇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断脊’奇兵(1 / 2)

2055年,L-77星域,地球防线前沿指挥中心

巨大的全景战术星图上,代表敌军的猩红光点如同增殖的癌细胞,持续不断地从深邃的宇宙背景中涌出,缓慢而坚定地压迫着地球舰队用鲜血和钢铁构筑的蓝色防线。

敌方那艘被标记为“疑似指挥节点”的不规则多面体晶柱舰船,如同黑暗军团的心脏,在阵型核心区域规律地脉动着幽暗的光芒,散发着令人不安的威严。

孔方佳元帅伫立在星图前,背影如同一座亘古存在的玄铁峰峦,隔绝了舰桥内部分人员因初战受挫而产生的细微惶恐气流。他深邃的目光穿透了星图上的光点与数据流,仿佛直接凝视着数百万公里外那片冰冷的虚空,以及潜藏其中的致命威胁。

指节分明的手指在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无意识地、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那微不可闻的“嗒、嗒”声,是他大脑如同超频运行的量子计算机在进行海量战术推演的外在体现。

短暂的军事会议刚刚结束,他力排众议、近乎独断地否决了立即向星盟求援的提议,选择了风险极高的“断脊”计划。此刻,他需要将这份决绝转化为精确到毫秒的行动指令。

命令。”孔方佳的声音打破了指挥中心的死寂,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每一个通讯频道,在巨大星图投影的幽蓝光芒下,他的话语如同冰锥刺破了凝固的空气,“前线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主力舰队,自即刻起,放弃纯防御态势,转入‘主动弹性防御’结合‘有限攻势’阶段。

各舰队以分舰队为单位,依托预设雷区和障碍物,轮番对敌前锋部队发起短促、猛烈的突击!目的不是歼灭,是纠缠,是施压,是制造混乱!我要让敌人觉得,我们正在竭尽全力阻止他们突破防线,甚至试图反击——每一击都要像毒蛇般精准、致命,却又迅速撤回,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他顿了顿,目光如鹰隼般扫向负责舰队调度的将领,那眼神锐利得仿佛能穿透层层星图,“同时,命令驻守太阳系枢纽的第二、第四、第六主力舰队,立即结束休整和装备维护,完成紧急战时补给,七十二小时内,必须通过秘密高速航道,驰援L-77星域!

我要在这里,集结地球文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主力战舰——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耗尽储备弹药、零件和备用引擎!”

这道命令让几位参谋倒吸一口冷气,他们交换着不安的眼神,手指在控制台上微微颤抖。这意味着地球本土及其它殖民星域的防御将降至极低水平,是一场豪赌,赌注是整个文明的安危。

但没人敢质疑,孔方佳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决战之地,就在L-77!他的决绝姿态,如同一尊铁铸的雕像,不容半分动摇。

“通讯官,”孔方佳转向另一个方向,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以地球联合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名义,向全文明发布‘二级战备’动员令。所有军工企业转入二十四小时全速生产,资源配给向军事工业倾斜,启动‘深蓝’计划下的所有秘密船坞,全力建造、改装新型舰艇!

殖民区A星域,即刻起提升至‘三级战备’,实行战时管制,非必要航线全部暂停,殖民星居民向核心星球疏散——优先保障妇女、儿童和关键技术人员,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命令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波纹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

整个地球文明,从首府地球到遥远的边疆殖民地,无数齿轮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咬合、转动:

工厂的熔炉日夜不息,炽热的金属液流映照着工人疲惫的面庞;

船坞内焊光闪烁,新舰的骨架在黑暗中成型;

新兵训练营人满为患,教官的吼声与枪械的撞击声交织成一片;

街道上,巡逻机甲的沉重脚步声回荡,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连空气都仿佛凝固成铁,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前方战线,五支地球主力舰队在接到新的作战指令后,如同被注入了强效的强心剂,瞬间摆脱了先前被动防御的态势。

一艘艘钢铁巨舰的引擎骤然爆发出耀眼的幽蓝色尾焰,如同被强弓劲弩射出的致命箭矢,骤然从藏身的小行星带或浓密的星际尘埃云中激射而出。它们精准地集结,迅速组成数个锐利的攻击箭头,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扑向正在重新调整部署的敌方先头部队。

刹那间,原本相对沉寂的接触线变成了一个沸腾的死亡熔炉。刺目的高能激光束撕裂空间,炽热的等离子炮弹团咆哮着划出致命的弧线,超高速的磁轨穿甲弹带着凄厉的尖啸破空而至……各种毁灭性的能量武器和动能武器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死亡火力网,将冰冷的虚空点燃。

地球舰队充分发挥了对这片复杂星域地形的熟悉优势,灵活运用着游击战术,高速突袭后迅速脱离接触,不断骚扰、切割着敌军看似严整的阵型。

每一次激烈的短兵相接都伴随着惨烈的损失,英勇的地球战舰在敌方精准而强大的火力覆盖下,不时化作星空中一朵朵绚烂却又无比短暂的钢铁烟花。

然而,这种不惜代价的主动猛攻,确实有效地达成了战略目标——它牢牢吸引住了敌军主力部队的注意力,使其前锋部队无法顺利展开预期的攻击阵型,整个精心策划的推进节奏被彻底打乱。

就在正面战场激战正酣、炮火连天之际,一支规模虽小、却凝聚了地球舰队最尖端科技成果和最精锐作战人员的特种突击编队,正悄然执行着另一项关键任务。

他们巧妙地利用着正面战场巨大的能量波动噪音和这片星域复杂多变的环境(如密集的碎石带、紊乱的引力场和强烈的辐射风暴)作为掩护,如同在暗夜中无声滑行的致命幽灵,沿着一条高度机密的路线,谨慎而坚定地向预定突击阵位进行着迂回渗透。

这支肩负重任的编队由三艘经过特殊强化、以潜行和突袭见长的“夜枭”级高速突击舰、两艘搭载了最新型“守护者”区域级强电子/能量干扰模块、专司掩护的“玄武”级重装护卫舰,以及一艘外形奇特、宛如巨大纺锤、负责关键能量投射的“探针II型”特种战舰组成。

编队指挥官,是来自第七舰队、以胆大心细和战术诡谲而闻名的赵锐上校。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导航屏幕上那条由超级量子计算机“鸿蒙”经过亿万次模拟推演、最终选定的高风险渗透航线。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手指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轻点着,每一个细微的航行数据波动都牵动着他的神经。

“各舰注意,保持最高级别电磁静默,”赵锐低沉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编队内部高度加密的通讯频道中响起,“依靠惯性导航和被动传感器规避所有潜在威胁。重复,严禁任何主动信号发射。

各舰立即进行最终作战程序检查,‘破甲锥’反物质鱼雷进入预热程序,‘卫士’终端防御系统切换至全功率运行模式,全体乘员心理防护屏障强度提升至最高等级。记住,机会只有一次,不容有失。”

突击编队如同一条滑溜异常的泥鳅,在巨大的小行星残骸、扭曲的引力异常区和狂暴的能量辐射带构成的复杂迷宫中悄然穿行。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加速都经过精确计算,巧妙地避开了敌军严密布设的外围侦察网络和巡逻节点。

整个过程堪称惊心动魄,数次与敌方巡逻小队的侦察范围擦肩而过,最近时甚至能通过舷窗看到对方舰艇引擎的微光。全赖官兵们精湛绝伦的舰船操控技术、对环境的极致利用,以及那么一点点至关重要的运气,这支幽灵编队才得以有惊无险地穿越了重重险阻。

最终,他们成功抵达了距离敌方核心阵型后方仅约零点零三光分的一处位置。这里,一片异常浓密的星际尘埃云如同天然的帷幕,为突击编队提供了绝佳的隐蔽。

他们悄无声息地潜入尘埃云的阴影之中,暂时隐匿了自身的踪迹。引擎降至维持最低姿态调整所需的功率,全舰上下屏息凝神,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猎豹,等待着那最终决定胜负的攻击指令发出。

与此同时,地球防线后方,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奇迹正在上演。根据孔方佳元帅的紧急命令和洪荒基地传来的关键技术参数,数十艘巨型工业舰在重兵护卫下,将预先模块化制造、精度要求极高的核心部件运抵L-77星域某个极其隐蔽的引力平衡点。

数以千计的工程师和智能工程机器人如同不知疲倦的工蚁,在寂静冰冷的真空中进行着超高难度的精密组装作业,能量焊枪的光芒在星空中闪烁如织。

数小时后,三座庞然大物赫然现身于预定坐标。它们被正式命名为“心神”巨型发射台,其名称源于其独特而修长的长条形基座结构以及那规模空前的定向能量聚焦阵列。

每座发射台的长度都超过千米,核心的发射阵列半径达到百米以上,由数以万计的相位同步超导能量线圈和精密的引力波发生器层层嵌套构成。其宏伟而奇异的造型,在幽暗的宇宙背景下,看起来不像人类文明当下的造物,更像是某个失落远古泰坦文明遗留下来的战争神器。

它们是人类工程学与物理学结合的极限造物,其唯一且致命的目的,就是精确模拟并强力放大那种能对敌方舰船能量核心造成“共振”破坏的特定频率引力波,将无形的宇宙基本力化为毁灭的利刃。

“报告元帅!‘心神’一号、二号、三号发射台已完成最终系统调试和能量灌注程序,与‘守护者’全域防御主网络同步完成,能量通道畅通,随时可以投入作战!”技术总控中心传来清晰而略带紧张的报告声。

孔方佳元帅屹立在“启明号”战舰的舰桥指挥席上,深邃的目光透过高倍率光学传感器,凝视着那三座如同星际堡垒般悬浮在虚空中的巨型发射台。它们冰冷的金属表面在远方恒星的照耀下反射着幽冷的寒光,庞大的轮廓带着一种无声的压迫感。

他缓缓点了点头,刚毅的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但锐利的眼中闪过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然。这将是人类文明第一次在实战中,动用如此规模的、直接针对宇宙基本力层面的终极武器,其结果无人能完全预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