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年,γ-7异常空域边缘,地球科考舰队
γ-7异常空域边缘,地球科考舰队如同蛰伏的巨兽,静静悬浮在扭曲的星空背景下,星光在异常引力场中诡谲地闪烁,营造出一种令人屏息的静谧。
主屏幕上,“探针号”无人科考舰传回的影像清晰可见——在其腹部那个由强大能量场精密维持的零号空间“气泡”内,一道原本狂暴的暗影弦能量体已变得异常平静,如同被驯服的烈马,其外围那层诡异的暗影能量已彻底剥离,形成一层相对稳定的“能量套子”,牢牢包裹着核心,而核心的弦振动温和而规律,散发出和谐的能量波纹,仿佛宇宙的低语。
更令人振奋的是,那缓慢却清晰的摩斯电码信号,仍在持续传来,每一个脉冲都透露出希望:
“安全……感激……思维……清晰了许多……混乱和痛苦……减轻了……”
孔方佳元帅伫立在“启明号”舰桥中央,玄黑色元帅常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他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屏幕上的信号解码文字,脸上波澜不惊,但紧抿的嘴角微微放松,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他背在身后的双手,指节不再因紧绷而发白,沉稳的站姿彰显着指挥官的威严,内心却为这历史性时刻泛起涟漪。
“成功了……佳哥,我们真的做到了!”李艳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从遥远的洪荒基地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甚至能听出一丝哽咽。
作为全程参与零号空间研究和此次高风险捕捉行动的科学家,她深知这一步的意义何其重大——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一种未知存在形态的成功干预和人道主义救援,多年来的艰辛付出终于开花结果。
王海峰博士站在孔方佳身旁,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弦球之眼”传回的微观数据,双手因兴奋而微微颤抖,屏幕上跳动的和谐波形印证了理论的完美实现。
稳态维持!能量结构稳定!信息流趋于有序!元帅,零号空间的确为这种能量信息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锚定点’!它隔绝了异常空域那种混乱规则对它们意识的持续侵蚀和扭曲!”
王海峰的声音透过通讯设备传来,沙哑却充满力量,仿佛年轻了十岁,回荡在控制室紧绷的空气中。周围的显示屏闪烁着幽蓝的光,数据流如瀑布般滚动,团队成员屏息凝神,见证着这历史性的突破。
孔方佳缓缓呼出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仿佛将连日来的沉重压力都随之吐出。他站在指挥台前,双手轻按桌面,眼神锐利如鹰,转向通讯官,声音沉稳而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回复‘探针号’内的先行者个体:无需感谢,这是文明之间应尽的互助。请尽量保持平静,适应当前环境。我们将尝试救助更多你们的同胞,确保每个能量体都能找到安息之地。”
命令被迅速执行,通讯官的手指飞快敲击键盘,简单的摩斯电码信号如电波般精准发送回零号空间内,信号灯在面板上闪烁出稳定的绿光。
“通讯官,记录此次成功捕获的所有参数,包括能量脉冲强度、零号空间稳定度、目标反应模式、以及后续稳态维持数据。建立‘救援行动数据库’,确保每个细节都存档备份,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孔方佳继续下令,思维清晰缜密,目光扫过全息投影上的实时数据流,“命令‘探针号’,按照既定预案,锁定下一目标区域。重复捕捉流程,注意能量调控,避免过度刺激引发大规模连锁反应。每一步都需谨慎,保持能量阈值在安全范围内。”
“是!元帅!”通讯官立正回应,声音坚定,随即传达指令到舰桥。控制室内气氛稍缓,但专注依旧。
“探针号”再次如同耐心的渔夫,调整着它那中空的、散发着微弱空间扭曲光芒的舰体,引擎低声轰鸣,缓缓驶向γ-7空域内另一片相对独立的暗影弦富集区。
舰体外壳泛起涟漪般的光晕,空间扭曲的波纹在虚空中荡漾。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整个操作过程显得更加流畅和自信,导航员精准校准坐标,能量束如丝线般牵引目标。
第二次捕捉同样成功。又一团暗影弦能量体在被巧妙引入零号空间后迅速平静下来,空间稳定场如温柔摇篮包裹着它,目标通过摩斯电码发出了类似的、带着茫然与感激的讯息,信号强度稳定上升,显示出意识的复苏。
第三次捕捉中,“探针号”锁定了一片密集的暗影弦区。舰体缓缓靠近,能量网悄然张开,将目标轻柔捕获。能量体在引入零号空间时微微颤动,但很快在锚定点作用下稳定,信息流趋于有序。
第四次捕捉时,操作更加娴熟,舰体如灵巧的舞者穿梭于异常空域边缘,每次成功都伴随控制室内低沉的欢呼。
“探针号”如同一座移动的、充满希望的“方舟”,在危机四伏的异常空域边缘谨慎作业,每一步都计算精确,避免触碰混乱规则。
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让舰队成员们精神振奋,工程师们击掌相庆,指挥官们面露欣慰;也让远在地球的科学团队欢呼雀跃,监控中心的大屏幕播放实时画面,研究员们兴奋地交换数据笔记。他们不仅仅是在收集数据,更是在践行一种超越种族和维度的文明道义,守护着宇宙间的脆弱生命和文明。
孔方佳始终坐镇舰桥,密切关注着每一次行动的细节。他时而与王海峰低声交流观测数据,时而通过加密频道与李艳讨论零号空间内能量态的微妙变化。他的指挥冷静而高效,确保着救援行动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随着救援行动的持续进行,成功收容的先行者个体数量稳步攀升,一个关键性问题也随之逐渐凸显。
“探针号”内部临时生成的零号空间,其体积终究有限,虽然能暂时稳定这些被发现的先行者个体,确保其能量信息态不至于溃散,但这绝非长久之计,无法满足持续收容的需求。
况且,将如此众多状态不稳定(尽管目前被零号空间场暂时稳定)的未知能量信息态个体,直接带回地球核心区域的“昆仑之心”基地,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更是难以估量,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元帅,‘探针号’已成功收容第七个先行者个体。零号空间容量接近饱和临界点,系统数据显示继续收容新个体将极有可能导致现有空间场稳定性指数显着下降,存在结构失效风险。”操作官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语气凝重地报告道。
孔方佳微微点了点头,他深邃的目光早已洞悉这一瓶颈。实际上,在救援行动开始不久后,他就预见到了空间容量这一硬性限制。
他的目光锐利地投向星图中那片闪烁着γ-7标识的空域,大脑如同超频运转的量子计算机,飞速计算着各种可能性与应对方案。“暂停后续所有救援行动指令。”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命令‘探针号’保持当前位置,全功率维持现有零号空间场的稳定输出,务必确保已收容个体的安全。重复,优先保障现有收容结构稳定。”
下达完指令,他没有丝毫停顿,果断转身,大步走向舰桥后方的专用通讯台,直接接通了远在地球“昆仑之心”基地的最高指挥部加密频道。
“这里是孔方佳,呼叫昆仑之心最高指挥部。γ-7空域救援行动目前取得阶段性成功,已确认零号空间技术对稳定先行者能量信息态个体具有显着效果。”他语速清晰,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然而,现有科考舰船已无法承载更多个体。现急需一艘具备大型收容能力的新型运输舰,具体要求如下:舰体结构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强化改造,核心要求是安装一台足以容纳至少五十个类似个体、并能提供长期稳定维持的大型零号空间发生器。该发生器必须配备独立且冗余的强大能源核心,确保其持续运转。
同时,舰船需配备与之配套的高级生命维持系统——虽然目标个体是纯粹的能量信息态,但根据现有分析,它们很可能需要特定的‘信息环境’来模拟其原生状态以维持长期稳定。
此外,该运输舰必须具备深空远程航行能力,并立即以最高优先级前往γ-7空域与科考舰队主力汇合。重复,这是当前最高优先级任务。”
孔方佳的命令条理清晰,要求明确,不容丝毫含糊。地球联合政府最高层在接到这份紧急需求后,迅速启动了最高响应机制。
一艘代号“诺亚方舟”的“巨鲸”级超大型运输舰被紧急选中,地球最顶尖的工程师团队和精英技术专家立刻被调集起来,以三班倒的方式日夜不停地投入到这艘庞然大物的紧急改装工程中。
来自“洪荒基地”的零号空间发生器核心被列为最高机密火速调运至改装船坞;庞大到足以驱动一座城市的独立能源核心被小心翼翼地吊装进舰体深处,复杂的管线如同巨兽的血管般铺陈;
原本空旷的巨型货舱被重新规划,利用多重场域技术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信息隔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同先行者个体间可能存在的能量信息干扰,为即将到来的特殊“乘客”营造出各自所需的稳定微环境。
整个改装过程在争分夺秒中进行,目标只有一个:尽快让这艘承载着特殊使命的“诺亚方舟”启航。
等待“诺亚方舟”抵达的这段时间里,孔方佳并未让舰队闲着。他命令科学团队对已救援的七个先行者个体进行了更深入的、非侵入性的“对话”和研究。
通过简短的摩斯电码交流,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个体确实是先行者文明在升维灾难中崩解后,意识核心侥幸附着于宇宙弦、并依赖异常空域环境苟存的“残留体”。
他们的记忆大多残缺不全,充满了升维瞬间的恐怖和之后漫长岁月中的混乱与痛苦。零号空间提供的稳定环境,对他们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霖,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不适感”。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王海峰之前的猜想:γ-7这类异常空域,确实是某种高维灾难(先行者升维失败)留下的“伤口”,而其中的“暗影弦”,就是灾难受害者扭曲存在的形态。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