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声跑去田里,把馍递到父亲手里。他接过时,笑意不多,却透着一种踏实的满足:“吃了馍,才有力气干活。”
——
傍晚时分,西天被霞光染得通红,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有人炖了一锅野菜汤,有人杀了鸡,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在院落里嬉闹,追逐着飞舞的萤火虫。
弟弟拉着我到槐树下,挥舞着一根竹竿,装模作样地喊:“来啊,坏人来我就打!”
阿强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你小子真有胆,比你哥小时候厉害。”
父亲叼着旱烟,笑而不语,眼神却比往日柔和了许多。
夜幕渐渐降临,村子在一片安宁里慢慢静了下来。祠堂的灯火依旧亮着,但已不再需要火堆守夜。人们的心,渐渐安定。
——
我坐在灯下,提笔写下:
“第一百零三天。水退田出,秧苗吐绿。炊烟升起,人声渐繁。惊魂已去,裂痕犹在,但生活正如秧苗一般,一次次被重新插下,一次次生出新的希望。田埂上响起歌声,那是人心的力量。”
写完后,我抬头望向窗外,蛙鸣声此起彼伏,伴着风吹过稻田的沙沙声,像是一首温柔的摇篮曲。
夜色温柔,村子安然。
那一刻,我心里明白:经历过风雨的人,更懂得平凡的珍贵。
——
然而,这份安宁,并不会永远不被打扰。
就在夜色渐深时,村口传来几声犬吠,接着是脚步声渐渐靠近。父亲皱了皱眉,放下旱烟,走到院门口,眼神紧了几分。
“谁啊?”他沉声问。
黑暗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老李,是我,镇上的老刘。”
院子里的我们全都愣了片刻——深夜造访,这可不常见。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