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和突入的关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和突入的关系(2 / 2)

卫先生打量着她:“这活枯燥,还伤眼睛,你一个画画的姑娘,能受得了?”

“能!”苏砚点点头,“我觉得这比画画还有意思,每根毫毛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画里的每一笔,都不能乱。”

卫先生没再拒绝,从第二天起,苏砚就成了笔坊的常客。她先从梳毛学起,用牛角梳把杂乱的毫毛梳顺,这看似简单的活,做起来却难——力道重了会扯断毫毛,轻了又梳不匀,苏砚的手指被梳齿划了好几道口子,才总算掌握了窍门。

“梳毛要顺着毛的长势,”卫先生握着她的手示范,“就像待人接物,要顺着性子来,不能硬来。”

接着学“选毫”,卫先生教她如何分辨毫毛的优劣——狼毫要看锋颖,越透亮越好;羊毫要看弹性,能弯能直才好;紫毫最珍贵,取自野兔脊毛,要选细长坚韧的。苏砚把不同的毫毛做成标本,贴在本子上,标注着产地和特性,像在做一门严谨的学问。

寒假时,文房巷举办书画展,卫先生带着苏砚做的几支兼毫笔去参展。没想到,这些笔因为笔锋圆润、弹性适中,很受书画家们喜欢,当场就被订走了三支。

“你这丫头有天赋,”卫先生把订钱塞给苏砚,“比我年轻时强。”

苏砚拿着钱,心里比得了画展金奖还高兴。她用这笔钱给卫先生买了副新的老花镜,镜框是竹制的,和笔杆一个材质。“先生,您看东西能清楚点。”

卫先生戴上眼镜,看了看手里的狼毫,眼眶有点湿:“好,好,清楚多了。”

开春后,苏砚的学校要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她特意请卫先生去给同学们讲制笔技艺。卫先生带着制笔工具,在台上演示梳毛、披柱、捆扎,苏砚在旁边做翻译,把那些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入迷,不少人当场就说想学制笔。

“这手艺,总算有年轻人惦记了。”卫先生下台后,对苏砚说,语气里带着欣慰。

苏砚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的画院,而是回到了文房巷,和卫先生一起经营笔坊。她给笔坊开了网店,把制笔的过程拍成视频,还在网上直播卫先生演示制笔技艺,不少网友看了直播,都来订购“松风笔庄”的毛笔。

有人问苏砚,放着好好的画不画,为啥要守着间老笔坊。苏砚总是拿起一支刚做好的毛笔,笑着说:“你看这笔,能写能画,能记录时光,比我的画更有生命力。再说,还有先生的期望呢。”

卫先生年纪大了,眼神不如从前,就把选毫、梳毛的活交给苏砚,自己则在旁边指导,教她如何把握笔的“精气神”。“一支笔,不光要好用,还要有魂,”他指着苏砚做的笔,“你这笔画出来的字,定能带着股松风之气。”

夕阳透过窗棂,落在卫先生和苏砚身上,落在那些等待装订的笔杆和梳理整齐的毫毛上。笔坊里的墨香混着竹香,在空气里慢慢流淌,像一首关于传承的诗。而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毛笔,握着文人的手,在宣纸上留下或浓或淡的墨痕,把老笔坊的故事,写进了一页页时光里。

您对这个关于老笔坊和传统制笔手艺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细节或氛围,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