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穿越>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是开心看到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是开心看到了(2 / 2)

“以前有你公公帮我,”蓝婆婆擦着汗,“他刻版子是一绝,我染布,他刻花,日子过得像这染缸里的布,蓝得踏实。”她指了指西墙的照片,穿蓝布衫的男人正站在染架旁,手里举着块刚染好的布,笑得比阳光还亮。

苏青的心微微发颤。她给蓝婆婆拍了很多照片,有她捶蓝草的样子,有她搅染缸的背影,还有那些在风里飘动的蓝印花布。她把照片发到网上,配文说:“乌镇深处的老染坊,藏着最中国的蓝。”

没想到帖子火了,很多人来问怎么买蓝印花布,还有人想来学手艺。蓝婆婆看着苏青手机上滚动的留言,浑浊的眼睛亮了些:“真有人稀罕这老东西?”

“不光稀罕,”苏青给她看订单,“还有人订了一百块蓝印花布头巾呢。”

蓝婆婆这辈子没接过大订单,慌得直搓手。苏青就帮着她规划:哪天刮浆,哪天染色,哪天晾晒,还把自己的同学叫来帮忙。染坊的院子里,第一次有了年轻人的说笑声,和着捶布的木槌声、染液的咕嘟声,像首热闹的歌。

同学里有学设计的,帮蓝婆婆把传统纹样改得更简洁,适合做衬衫、围巾;有学电商的,帮着开了网店,把蓝印花布卖到了全国各地。蓝婆婆的儿子原本在城里开出租车,听说家里的染坊火了,也辞了工作回来帮忙,跟着蓝婆婆学调染液。

“娘,您当年咋不叫我学?”儿子给染缸加草木灰水,动作笨手笨脚的。

“怕你嫌苦,”蓝婆婆看着他,眼里的皱纹舒展开来,“现在知道了?这染缸里的蓝,比方向盘上的汗珠子金贵。”

入秋时,染坊接到个大活——给一家新开业的民宿做全套布品。苏青设计了新纹样,把乌镇的小桥流水刻进了版子,蓝婆婆带着儿子和同学们,赶在重阳节前完成了订单。民宿开业那天,满院的蓝印花布窗帘、床旗、桌布,引得游客纷纷拍照,都说这是“乌镇最正的蓝”。

苏青要回学校了,蓝婆婆送给她一件蓝印花布旗袍,衣襟上是苏青自己设计的兰草纹。“穿上试试,比城里的洋布衫得劲。”

苏青穿上旗袍,站在染架前,风拂动衣摆,蓝白相间的兰草仿佛在风里生长。“婆婆,我毕业后回来跟您干吧,咱们把蓝印花布做成品牌。”

蓝婆婆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靛蓝膏:“这是今年新做的,你带回去,记着,染布先染心,心不诚,布就不蓝。”

苏青抱着靛蓝膏,眼泪掉在布包上,洇出一小片深蓝。

第二年春天,苏青真的回来了。她和蓝婆婆一起,在染坊弄开了家“青蓝记”体验馆,教游客刮浆、染色,还开了个小小展览馆,展示蓝印花布的老物件——光绪年的染缸、民国的油纸版、蓝婆婆年轻时的染布工具。

有游客问蓝婆婆,染了一辈子布,烦不烦。蓝婆婆就指着院子里的染缸,慢悠悠地说:“你看这蓝,从草里来,到布上去,晒过太阳,淋过雨,就像日子,苦过才知道甜,蓝过才够鲜亮。”

运河的水依旧静静流淌,带着染坊的靛蓝香,流向很远的地方。染坊的木杆上,蓝印花布还在风里飘动,青一块,蓝一块,像极了岁月留在人间的印记。而那些年轻的手,正接过老辈人的木槌和刮刀,让这抹青蓝,在时光里继续流淌。

您对这个关于老染坊和传统手艺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细节或氛围,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