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言情>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60章 京师乱局,卢象升受命剿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0章 京师乱局,卢象升受命剿匪(1 / 2)

十月深秋,蜀王朱至澍的求援奏章,终于穿越千山万水,送抵了京师。

可这封十万火急的奏报,却一头陷进了京师朝堂的泥潭里。

崇祯七年,温体仁踩着周延儒的“尸骸”如愿登顶,成了大明帝国名义上的二把手。

可这位首辅的心思,九成九都用在揣摩圣意和铲除异己上。

温体仁不久前才借御史高捷等人之手扳倒了周延儒,此刻又想故技重施,扳倒另一位和他不对付的内阁同僚吴宗达。

朝堂之上,党争的阴云密布,吵吵嚷嚷如同菜市口,哪有半分心思去管千里之外的烽火狼烟?

就在这乌烟瘴气之中,户部尚书侯恂顶着巨大的压力,抛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方略:

“启奏陛下!”

“川省糜烂,贼酋江瀚已成燎原之势,非雷霆手段不可平息!”

“臣请调五省总督洪承畴,率麾下秦军劲旅出汉中,兵发川北!”

“再请勋阳巡抚卢象升,整合湖广、河南精锐,溯江而上,强攻夔门!”

“两路大军共计十万,东西对进,必能犁庭扫穴,将江瀚贼众绞杀于蜀地!”

可侯恂的奏折呈上去没多久,整个朝堂就炸开了锅,到处都是反对之声。

十万大军?!

侯恂这厮身为户部尚书,难道不知道国库早已难以为继?

库房空得都能溜耗子了,哪来的钱粮凑够十万大军?!

陕西、河南、湖广,哪一处不是嗷嗷待哺?

大明财政早已千疮百孔,维持现有几处战场已是捉襟见肘,如果再开四川战场,无异于雪上加霜。

洪亨九在陕西三边正与蒙古察哈尔部对峙,卢建斗在湖广弹压流寇,尚左支右绌。

要是再抽走精兵入川,陕、豫、楚空虚,流寇蒙鞑势必复起,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再者,十万大军想要入川何其艰难?

如今马政废弛,就连对付中原那帮贼骑都力有不逮,哪来多余畜力入川进剿

现在的京师朝堂已经沦为了一个怪圈,每当问题出现时,没几个人能站出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一旦真要有人提出方案的时候,质疑之声就从四面八方传了出来。

还好侯恂正值壮年,要是换个年长点的官员,说不定能被气得一病不起。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的时候,辽东的监军太监高起潜得知消息,给崇祯皇帝献上了一策。

“朝堂诸公心系国事,老奴感佩。”

“既然国库一时周转艰难,何不号召在京百官,捐出数月俸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这捐来的俸银购买战马,以充军需,岂不是臣子为君父分忧的忠义之举?”

高起潜的奏疏一出,整个京师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生怕皇帝把算盘打到自己头上。

就在这百马齐喑的时候,首辅温体仁却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政治妙用,率先站出来力挺此议。

“为国分忧,正是臣子本分!”

“臣温体仁,愿首捐俸禄三月,以为天下表率!”

“恳请陛下恩准,号召在京文武,共襄义举!”

金銮殿上,温体仁振臂一呼,把自己塑造成了忠君爱国的急先锋。

此话一出,周围的同僚看着温体仁牙根儿直痒痒:

“狗东西,就属你清高是吧?!”

“你当上了首辅当然不缺俸禄,咱们其他人怎么办?”

可这正是温体仁想要的结果。

他率先响应号召,首先就是投皇帝所好。

朱由检最恨大臣奢靡,时常以节俭自诩。

温体仁这出捐俸大戏,简直是演到了皇帝心坎里,完美贴合了他心中“清廉忠臣”的模板。

再者,温体仁也需要找个由头,把自己摘出来。

眼下大明各地烽烟四起,民怨沸腾,他温首辅对此责无旁贷。

现在抛出“捐俸”这个冠冕堂皇的议题,瞬间就把朝野的炮火从“为何剿匪不利”引向了“到底捐不捐,该捐多少”上,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无能与失职。

而最后,他更是将捐俸一事与忠君爱国捆绑在了一起,借此打压异己。

谁要是不捐,或是捐少了,就是不忠不义之辈,自然要剔除朝堂。

比如工部右侍郎刘宗周,面对温体仁的无耻行径,实在看不过眼,愤然上疏痛斥:

“首辅沽名钓誉,此议乃剜肉补疮,绝非治国安邦之道!”

可上疏的结果就是,温体仁指使其党羽,弹劾刘宗周“心怀怨望,诽谤朝政”。

一番凌厉操作,这位清流转眼就被排挤出朝堂,彻底噤声。

至此,明眼人也终于看出来了,皇帝在背后给温体仁撑腰呢,要不然他哪敢胆子这么大。

而他们猜得也没错,当朱由检收到高起潜的奏折时,确实狠狠地心动了。

在京的官员不下千余人,要是每人都能出点银子,想必军费就有着落了。

可现实却狠狠地抽了朱由检一耳光。

对于一些不入流的小官小吏来说,大明那点可怜的俸禄,就连养家糊口都勉强,哪里还有余粮捐出来?

而对于位高权重的部堂级官员来说,真正有油水的差事,都是见不得光的。

让这群习惯了中饱私囊的硕鼠,把自己贪赃枉法得来的财产捐出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他们忠君爱国可以,但掏银子不行。

于是,朝堂里的各级官员不约而同地开始哭起了穷。

“启奏陛下,臣.臣家徒四壁,老母沉疴在床,汤药无继,实在有心无力”

“微臣俸薄,一家五口嗷嗷待哺,实在是捉襟见肘.”

当然了,其中也不乏一些“慷慨解囊”之辈,

“为国分忧,臣万死不辞!”

“这是臣节衣缩食省下的纹银二百两!虽然杯水车薪,亦是臣一片赤诚!”

哭穷的,装病的,抹眼泪的,还有掏出点散碎银子糊弄事儿的.

最终筹集到的银子,别说充作军需了,就连买几十头拉车的驽马都够呛!

这场由高起潜点火、温体仁煽风的政治闹剧,虽然开场锣鼓敲得震天响,可最终却在满朝文武心照不宣的抵制和哭穷声中,灰溜溜地落幕,不了了之。

可虽然钱没刮多少,但匪还是要剿的,决不能再让四川的贼寇坐大。

朝会上,崇祯脸色又青又白,透着一股病态般的潮红。

他看着大殿内的这帮忠臣良将,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天灵盖,烧得他眼前发黑。

“够了!捐俸一事就此作罢!”

“还是老样子,加派!”

“侯恂!”

“即刻传旨北方诸省,今秋再加派白银二百三十万两!”

“专款专用,平定蜀乱!敢有拖延者,以通贼论处,立斩不赦!”

下方的侯恂听罢,还想开口再劝,可皇帝却没给他开口的机会。

朱由检扭头看向一旁的兵部尚书张凤翼,一字一句地砸在殿中:

“兵部!”

“着令洪承畴,暂时移交陕西、山西防务,专心应对四川匪寇,设法从汉中方向入川进剿。”

“命宣大总督,大同宣府巡抚严防蒙古、后金鞑虏趁隙犯边!”

“另,擢升卢象升!”

崇祯的目光锐利起来,他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最终还是决定明确权责归属,

“免去卢象升郧阳巡抚之职!”

“命其总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赐尚方宝剑,准先斩后奏!”

“即刻整合兵马,务必于明年开春,亲率主力由湖广入川,与汉中两地东西呼应。”

“务必将贼酋江瀚及其党羽,悉数剿灭于四川境内!”

“克期荡平,不得有误!”

“期间所需粮秣军资,自行设法筹措,朝廷粮饷翌日便到!”

可这还不算完。

为了将洪承畴彻底从流寇和蒙鞑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为了追责此前后金大军破关南下,攻占宣府万全左卫一事。

朱由检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调整。

宣大总督张宗衡,丧师失地,夺官戍边;擢杨嗣昌接任宣大总督。

宣府巡抚焦源清,守土无方,一并夺官流戍;由陈新甲接任宣府巡抚一职。

大同巡抚胡沾恩同罪,夺官流戍;其职由焦源溥接任。(焦源溥是焦源清的堂弟)

山西巡抚戴君恩,难辞其咎,夺官流戍;由吴牲接任山西巡抚。

皇帝的圣旨,很快就下达到了洪承畴和卢象升两位前线主帅的手上。

对于自行筹措粮草一事,两位前线指挥官都很发愁。

洪承畴发愁的是,陕西这地方,天灾人祸轮番肆虐了十几年,早已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百姓都成穷鬼了,哪有什么油水可榨?

而与洪承畴不同,卢象升愁的是他治下的勋阳府刚有了点起色;现在让他去筹措粮草,他实在开不了这个口。

与洪承畴这种出身底层,却对底层百姓毫无怜悯之心的官员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