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言情>嫡明> 第480章 濠镜之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0章 濠镜之屠!(1 / 2)

第480章濠镜之屠!

武力羸弱,百强无用!

朱寅也不能责怪广东。平心而论,其实广东人还是比较强悍的,后世反清主力就是他们,北伐、抗日都不含糊。广西人更是堪称彪悍。

其实汉人都能打。问题是,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和自私怯懦,摧毁了汉家的武力。

岂独广东哉

南方诸省光是汉人就有八千万以上,人口不可谓不多,竟凑不出两万精锐的披甲汉军(不算南京)。正统以后,南方明军的主力一直是土司兵。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这就是可悲的事实。

南方明军有一百八十七个卫,兵部在册汉军兵数八十余万,汉军战马五万多匹,听起来很是吓人。但这只是账面上,实际上七成都是不存在的“鬼兵”、“纸马”。

南方汉军实额兵数,其实只有二三十万。

这二三十万南方汉军,披甲率低、训练差、被克扣粮饷、为军官种地打杂。名为国家经制之师,实为被军户制度束缚的农奴。这些所谓官军,维持治安、守城剿匪还行,怎么能和西方职业军队打硬仗

朱寅又如何能怪责这些卫所官兵懦弱无能

朱寅其实已经在改变了,可他掌握大权也就半年,国家千头万绪,卫所百年之积弊,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解决。

还是要时间来改革。

今日大军路过濠镜,刚好他亲自动手收回濠镜,灭了这个劣迹斑斑、罪行累累的濠镜当局。

朱寅对濠镜的情报了如指掌,早就想动手了。

几里大的半岛宝地,殖民者一年只给五百两地租。

可是濠镜作为殖民者的东方贸易中心,每年的贸易额高达八百多万两白银,是月港的两三倍!

这么看,濠镜才是大明最大的外贸口岸,而不是朝廷管辖的月港。

讽刺的是,大明最大的海贸口岸,居然被洋人把持,成为走私的最大集散地。

殖民者和走私海商每年通过濠镜获利数百万,可广东和朝廷加起来才获利几十万两,只有人家一个零头!

真就是洋人和豪商大口吃肉,朝廷和广东小口喝汤。

这还能忍

抛开政治和军事,仅仅从经济利益上考虑,朱寅也不会再容忍殖民者霸占濠镜。

濠镜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半岛城市,有西洋人及其混血两千多人。汉人劳工和原居民八千余人。黑奴和南洋奴隶三千多人。洋人的汉女妻妾一千多人。青楼里卖身的汉人姬女五百多人。仁慈堂孤儿院的汉人孤儿一百多人。

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五千人。

殖民者在这个繁华的微型港口城市,搞出五等人制度。

顶层是西洋人,第二等是混血、嫁给洋人的汉女,第三等是明国商人、通事、工匠,第四等是汉人劳工苦力,第五等是黑奴和马来奴。

数量最多的汉人,被隔离在贫民窟。

好嘛,在大明的地盘上,汉人成了第四等!

光是这一条,朱寅就有理由尽屠之。

现在的濠镜还没有设立澳门总督,管理机构是洋人组成的议事会。名义上大明官府有权管辖、巡逻,可实际上只是个形式,濠镜的管理权其实在洋人手里。

以至于后来,明朝香山县丞需葡人许可,才能入澳办案。

如今的议长叫卡尔瓦略,是个葡萄牙籍的犹太人。此人指使贩奴组织,长期将汉人拐卖出海,且恶毒的称为“卖猪仔”。

此人将濠镜变成一个贩卖汉人的中转站。每年经过濠镜被贩卖的汉人,何止千百。

后世,吕宋海峡打捞出一艘贩卖奴隶的沉船,底舱有被铁镣锁住的汉人尸骨近两百具。

濠镜因为洋人多,又因为生活放纵,导致梅毒等脏病泛滥,大三巴医院年收治梅毒患数百人。很多汉女感染梅毒后,只能自生自灭。以至于梅毒开始在广州扩散。

濠镜还有白鸽巢地下监狱,常年关押奴隶、汉人苦力,以及反抗的汉女。

每年惨死在濠镜的汉人劳工、汉人女子、弃婴,多达数百人。可还是有源源不断的苦力、女子、孤儿被送到濠镜。

朱寅还知道,随着大明的衰落,洋人在濠镜的殖民行径愈演愈烈。

历史上十多年后,也就是万历后期,洋人在濠镜对汉人征税人头税。汉人杀死洋人判处绞刑并且暴尸三日。洋人杀死汉人,只是象征性的送到印度果阿‘流放’。汉人偷窃,剁手。

洋人和汉人之妻通奸,在教堂忏悔。汉人和洋人之妻(往往也是汉女)通奸,处以石刑(石头砸死)。

黑沙环在后世还发现过大型埋尸坑,有几百具汉人的尸骨,可能是万历后期,濠镜殖民当局屠杀汉人的遗迹。

殖民当局还放高利贷给汉人苦力,剥削他们的工钱,以至于九成以上汉人苦力欠债,当牛做马、卖儿鬻女。

对于汉人而言,濠镜是个凄惨的地方。

朱寅想到这里,目光越加阴冷。熟悉他的部下都知道,主公要杀人了。

“俞知府。”朱寅对俞安性道,“让你的兵停止攻打濠镜,反正你们也攻不下来,不要再丢人现眼。你现在只做一件事,立即赶回广州城传达我的台命,告诉广东巡抚陈大科,让他立刻下令捉拿整个广东所有洋人、黑人、婆罗门番僧,全部集中关押。”

“臣谨遵台命!”俞安性心中一松,立刻领命回广州。

朱寅冷冷下令道:“不要开炮轰击濠镜,上面有很多汉人。林沛!”

“在!”岱山军出身的林沛出列,“请主公军令!”

朱寅道:“你派一个火枪大队,两刻钟之内,灭了濠镜上的洋兵。我也不以多胜少的欺负他们,就公平的打一仗,让这些狂妄自大的洋夷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明精锐。”

朱寅决定,让数量差不多的火枪大队找回场子。

“遵命!”林沛领命之后,立刻派出一个四百多人的火枪大队。

这个火枪大队,都是训练有素的靖海八旗,每人装备精良的绵甲、定装燧发火枪,配备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刺刀,还携带小型手斧。

靖海军的火枪队,几乎是近代化的火器兵。除了装备火枪,还装备便携式小型火炮,比戚继光发明的虎蹲炮更轻,威力却更强、射速更快。

一个火枪大队,配备一个小旗(三十余人)的炮手,装备十门便携式小炮。

这个四百多人火枪大队一出列,但见队伍整齐,甲胄鲜明,肃杀剽悍之气难以掩饰,一看就是罕见的精锐。

这样精锐善战的纯火枪队,朱寅共有二十多个,编入五个火器营。

四百多人检查弹药后,静静的等待进攻的命令。而他们的队正、队副,已经领到了濠镜的地图。

朱寅又下令道:“褚英!代善!”

“在!”两个女真少年一起出列,神色振奋的用女真语道:“请小老虎叔叔下令!”

朱寅笑道:“你们不是总想立功吗给你们五百刀盾手,再带所部数十女真勇士,负责俘虏洋夷,将他们全部押下来,不能走脱一人。”

“嗻!”

代善和褚英有点有点失望,但还是立刻领命。比起跟着火枪队俘虏洋人,他们更希望打头阵。

可他们也知道,洋夷虽然只有几百人,可几乎都是火器,勇士们打头阵肯定死伤不小。

小老虎叔叔这是心疼他们。

朱寅又道:“传宗兵出列!”

传令兵立刻传令,随即跟随大军出发的两千宗兵,也排列着不太整齐的步伐,在沙滩上列队。

因为时间紧迫,朱寅目前只招募了两千宗兵,最早招募的七百蜀藩宗兵,也就训练了一个多月。剩下的一千多宗兵,训练时间最短的只有十天,就跟着一起南下了。

这两千宗兵,眼下根本没有战力,可还是被朱寅带着去缅甸。

因为朱寅想让他们在缅甸历练一番,磨炼心性、胆量、勇气,强化大明的荣誉感。

两千宗兵一列队,训练一个多月的七百蜀藩宗兵已经像模像样了,和其他宗兵相比,高下立判。

这七百多蜀藩宗兵,跟随朱寅从成都跋涉数千里到南京,已是一场难得的历练。再加上靖海军一个多月的高强度苦训,也算脱胎换骨了。

尤其是其中几人,引起了朱寅的注意。

朱寅身为宗军统帅,几次去宗军大营慰问宗子,哪些人突出、哪些人有潜力,他已经发现苗子了。

这几个蜀藩宗兵是三个亲兄弟。老大朱至濋,老二朱至澋,老三朱至渂。三兄弟都是可造之材。尤其是老三朱至渂,有成为优秀统帅的潜质。

算起来,这三人还是他的“族侄”。

此时,一个宗兵低声问朱至渂道:“至渂,叔父为何让我们列阵我们远没到成军之日啊。”

朱至渂微微一笑,“我猜,叔父是想让我们杀人练胆。这些洋夷都是敌人,他们胆敢起兵抗拒朝廷,有恃无恐,没有把咱大明放在眼里。以叔父的性子,能饶过吗还有,叔父曾说西洋联军也快来了,那就更不能留着这些祸害,当然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全部斩杀,以绝后患。”

那宗兵讶然道:“你的意思是说,叔父想拿洋夷的命练我们的胆,让我们宗兵亲自动手斩杀洋夷”

“这还用问”朱至澋插话道,“肯定是让我们自己动手。怎么,你怕了不敢杀敌”

那宗兵哼了一声,“谁怕了”

“好了。”朱至濋说道,“队列中不要说话,等叔父的军令。”

几人顿时停止了议论。

朱寅扫了几人一眼,来到宗兵阵前,朗然说道:

“诸位叔伯、兄弟、子侄,咱们都是太祖的子孙,还怕敌人的狗血么”

“太祖是马上的天下,我大明当年武功盖世,气吞万里如虎。太祖剪灭群雄,驱除鞑虏,提三尺剑再造华夏。永乐帝虽然得国不正,可北征大漠,南收安南,远航大洋,也算烈烈雄风。”

“尔等加入宗军,虽属新卒,不善战阵,可这祖宗尚武之血脉,也足以让你们拿起刀剑,亲斫敌首!”

“稍后等到洋夷被俘虏,我会让你们亲手斩杀洋夷,人人都有份。三军将士众目睽睽之下,你们千万不能胆怯,丢了宗军和宗室的脸面。不敢动手的人,即刻开除军籍,自谋生计!”

两千宗军闻言,都是神色激动,雷鸣般的喊道:“摄政王放心!我等不敢丢宗室的脸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