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的香港,冷雨歇了几日,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尖沙咀的骑楼顶上,给斑驳的墙皮镀上层暖光。
报摊前的队伍从清晨五点就排起了长龙,老王雇了两个伙计才勉强应付——《香江快报》的日销量已冲破五万份,印刷房的机器连轴转了三天,油墨味飘出半条街,仍赶不上读者抢报的势头。
不光是老王这里,在香港三十三处销售地点,每处地方的销售都非常火爆。
“老王,今天可得给我留三份!三毛钱,一分不少!”
排在队首的阿力扯开嗓子喊,他身后跟着二十多个码头工友,每人手里都攥着皱巴巴的港币。
自打《飘渺之旅》写到李强御剑飞过维多利亚港,工友们每天都要凑在工棚里听他念连载,谁要是漏了一段,能被起哄着请喝三瓶汽水。
有熟客打趣:“老王,你这报摊快成港九地标了,比隔壁茶楼还热闹!”
老王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记账本上,每日销量的数字红得刺眼。
队伍里的林太太揣着布袋子,里面装着从报上剪下来的厚厚一叠广告券。“张太,快看看这个!”她踮着脚朝后排喊,指尖点着报纸广告栏,“国强旗下十七家粮铺的新米凭券一张卷一斤米减两毫,去买赵老板旗下十七家肉铺的野猪肉、牛肉等也都有折扣,我特意把券留着准备去买梅花鹿肉,报上写着是‘滋补佳品’呢!”
她又翻出另一张,“还有三家饭店的暖锅广告,凭十份报卷进店送酸梅汤,新出的陈皮红豆沙集齐十卷可以买一送一,正合你家阿妹的口味!”
张太赶紧凑过来,两人头挨着头比对广告,手里的广告券被阳光照得透亮。
报社的电话从早响到晚,接线的小苏嗓子都哑了。“您好,广告位已经排到六个月后了……什么?加价三成?我问问李经理……”她捂着听筒转头喊,李经理正对着厚厚一叠广告申请单犯愁——永安百货的经理亲自跑了三趟,想在《神墓》连载旁加个首饰广告;
连汇丰银行都派人来,说想登个“新年理财”的软文,只求能挨着《末日机甲》的版面。
“赵老板交代了,自家旗下系列的商铺广告必须留足版面。”
李经理在申请单上圈出几个名字,“粮食店‘凭报剪角一张卷一斤米价减二成’、两张报纸券买两斤米减两成,肉铺的‘冬季进补鹿肉特惠’,都排在中缝显眼处。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