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之后,让赵国强充分认识到了喉舌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在香港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让自己也能够掌握发声权。
自己重新开办一家报纸太麻烦,他决定收购一家香港的小报。
他将这件事情交给了李经理,李经理是他新招的拍卖行的经理。
一九六二年初冬的香港,冷雨刚歇,油麻地的石板路还汪着水洼。
李经理撑着黑伞,踩着积水走进街角一栋斑驳的唐楼,三楼“香江快报社”的木牌在风里晃得吱呀作响。
推开门,油墨混着潮湿霉味扑面而来,四张旧桌旁坐着三个低头翻稿的人,墙角堆着半人高的滞销报纸,报头“香江快报”四字早已褪色。
“请问是黄老板吗?”李经理收起伞,目光落在正对着账本叹气的中年男人身上。
黄老板猛地抬头,眼里先是惊喜,随即泄了气:“订报还是登广告?算了,你还是别来我这里了,这报下个月就准备停刊了。”
他指尖点着账本,“《明报》武侠版抢尽风头,我们印五千份能卖八百份就不错,印刷费还欠着四百港币。”
“黄老板,我老板想收购《香江快报》,刊号、渠道连同设备一起要。”李经理开门见山,将伞靠在墙角。
黄老板手里的算盘“啪”地掉在桌上,愣了半晌才搓着手反问:“这破报也有人要?五万港币,少一分免谈——当年办刊号就花了三万。”
“可以。”李经理没犹豫,补充道,“但原有员工留用,薪资翻倍;三天内办妥过户,交出十七个派送员名单;且不得透露收购方信息。”
黄老板眼睛瞪得溜圆,连声道:“都依你!”
过户手续办完次日,报社门口贴出招聘启事,“诚招有一定功力的作者,要求有写作经验,能日更六千字以上,每月保底一千港币”的字样引来了四十多个应聘者,原报社的三个编辑——陈敬之、林晚秋,两个记者——周明远、沈砚青也主动报了名。
面试设在临时房间,桌上摆着赵国强拟定的大纲:《飘渺之旅》《飘渺神之旅》《神墓》及两本星际机甲文。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