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网游>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第357章 粥香里的老物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7章 粥香里的老物件(1 / 2)

腊月初八的天,冷得哈气成霜。改造角的煤炉早早就烧得通红,炉上坐着口黑釉砂锅,锅沿缺了个小角,是王奶奶嫁过来时带的嫁妆,用了快四十年。

“这锅熬腊八粥最地道,”王奶奶往锅里添着红豆,砂锅“咕嘟”响了声,像在应和,“陶土的性子温,熬出来的粥稠得能挂住勺,米香都锁在里头。”

张大爷蹲在炉边,用把旧铜勺搅粥。铜勺柄磨得光溜溜的,勺底有些发黑,是常年熬粥结的垢。“这勺是我爹传的,”他搅得慢悠悠,“说铜器导热匀,搅粥不糊底,比铁勺强十倍。”

阿伟在旁边摆粗瓷碗,碗沿都带着小豁口,是平时吃饭用的旧碗。“赵哥说用旧碗盛粥香,”他把碗摆得整整齐齐,“瓷厚,烫不手,还能保温。”

李婶拎着布袋进来,里面是新炒的花生,倒在个旧竹篮里。“这篮筛花生正好,”她晃了晃竹篮,细沙从篮缝漏下去,“去年用它筛栗子,一点碎壳都没剩。”

砂锅里的粥渐渐稠了,白汽裹着米香、豆香漫出来,混着煤炉的烟火气,把屋里的寒气都赶跑了。窗台上的冰花映着炉火,闪闪烁烁的,像撒了把碎钻。

粥快熬好时,麻烦事接二连三来。

王奶奶往砂锅里加红糖,手一抖,糖块掉在炉台上,滚到煤堆里。她弯腰去捡,砂锅“哐当”撞在炉边,锅沿的小缺口磕在铁架上,“咔嚓”裂了道缝!

白汽顺着裂缝往外冒,粥汁“滋滋”地渗出来,在炉台上积了小滩。“我的锅!”王奶奶急得直跺脚,伸手想去扶,被张大爷一把拉住:“烫手!别碰!”

阿伟赶紧找抹布垫着,把砂锅挪到地上。裂缝不算宽,却直往外出粥,眼看一整锅粥就要糟蹋了。“要不倒新锅里?”他指着墙角的铝锅,“快得很。”

“新锅熬不出这味!”王奶奶看着裂缝掉眼泪,“这锅熬了四十年粥,比我还懂火候,换了锅,街坊们喝着不香!”

张大爷的铜勺也出了岔子。搅粥时太用力,勺柄和勺头的连接处松了,“当啷”掉在砂锅里,溅得粥汁到处都是。“这破勺!”他捞起铜勺,看着松动的接口,“当年舀一缸水都没事,现在搅碗粥就掉链子!”

更糟的是李婶的竹篮。花生炒得太干,竹篮的细篾被花生壳磨断了几根,篮底漏了个洞,花生顺着洞滚到地上,滚得满院都是。有孩子来捡花生,被李婶拦住:“脏了!不能吃!”孩子噘着嘴,看着地上的花生直叹气。

屋里的粥香淡了,王奶奶盯着裂锅发呆,张大爷捏着断勺皱眉,李婶捡着地上的花生,谁都没心思说话。炉子里的火还旺着,却暖不透这突然沉下来的气氛。

赵铁柱扫完院外的雪进来,见这光景,蹲下去看了看砂锅的裂缝,又捡起地上的铜勺:“别急,都有法子救。”

他先把砂锅端到桌上,找来块干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顺着裂缝抹了圈,又用手按得实实的。“这面得用去年的陈面,”他边抹边说,“黏性大,能堵住缝,上锅一蒸,硬得跟陶土似的。”

王奶奶半信半疑:“这能行吗?面粉遇水不就化了?”

“您忘了?蒸馒头时面团粘在锅上,得用铲子刮才下来。”赵铁柱把砂锅放回炉上,小火慢慢烧,“这裂缝小,面能粘住,保准不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