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飘着清雅的茶香,与客厅的喧闹仿佛是两个世界。赵父没想到,这次认亲之行,竟能如此直接地得到这个层面的几个大人物对赵氏的认可。
林首长和几个老领导虽已退下,但其眼界、信息网和对大势的判断,依旧深不可测。
他们没有谈论具体的生意,更没有涉及任何利益交换,聊的是宏观格局,是未来五到十年国家重点的战略方向,是某些关键领域可能出现的颠覆性变革。
林首长话语不疾不徐,点到即止,如同在棋盘上落下几颗关键的棋子,格局便豁然开朗。
赵父凝神静听,后背却不自觉地微微挺直。他之所以能将赵氏一路做到今天的规模,凭的就是对政策的深度理解和超前布局的敏锐。
此刻,他仿佛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山巅俯瞰前路,那些曾经模糊的产业迷雾散开了,一些尚在萌芽中的趋势变得清晰可见。
他脑海里已然掀起风暴,飞速地将这些信息与赵氏现有的业务板块进行对接、验证、调整。哪些领域需要加大投入,哪些看似繁荣的产业需要提前收缩转型,人才储备应该向哪个方向倾斜……一幅全新的赵氏发展蓝图,已在他心中有了清晰的轮廓。
“听您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赵父这话说得真心实意,带着由衷的敬佩,“我们赵氏,一直坚信只有紧跟国家步伐,企业才能行稳致远。今天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林首长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赏。他欣赏的就是赵家这份懂得顺势而为、且能精准抓住“势”的聪明劲儿。这不仅仅是商业嗅觉,更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大智慧。
“企业做大了,就是社会的企业,国家的企业。”林首长意味深长地说,“把握好方向,踏踏实实做事,前途自然是光明的。”
这场谈话,看似没有产生任何具体的合作项目,但其价值,对赵父而言,远超十亿百亿的订单。它指明了方向,而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短暂的喧闹过后,生活重归原有的轨道。方才相认便要离别,纵然是历经风雨的林首长,心头也难免泛起空落。
林首长将孩子们一一送走,回到骤然安静下来的大堂,独自坐在太师椅上,望着方才还充满欢声笑语的客厅,一种熟悉的孤寂感悄然漫上心头。
正怔忡间,窗外传来老友洪亮的吆喝:“老林!别窝着了,老年中心开局,三缺一,就等你了!”
这一声催促,恰似一阵及时风,吹散了他眉宇间的郁结。林首长应声起身,理了理衣襟,举步朝外走去。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他深吸一口气,胸中块垒仿佛也随之消解。是啊,往后的日子不同了。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