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挺简短的,竟然写出了李清照的一生……”
“还有另一首词呢,教授一并也讲解一下吧。”
“有些词,我自已看一遍就觉得好,不用讲解也觉得特别好。而有些诗词,自已看感觉一般般,被教授讲一下,立马就有感觉了,这是什么情况?”
“或许是因为,你的文化储备和素养不够吧……好的诗词,可能需要深刻的去理解,去体会作者的那种心境和情感。但是绝顶完美的诗词,就不需要,能直戳戳地戳你心扉。”
“所以李清照的这首词只能算是好,不能算是绝顶?”
“必须的啊,绝顶的诗词,看一眼就知道了,一眼万年啊!就像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首。”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那我再来分析一下《摊破浣溪沙》这首词吧,这首词描绘了她晚年病中生活的凄凉与孤寂,算是李清照晚年的一幅精神自画像。”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大病初愈,两鬓已是稀疏斑白。卧在床榻,凝望着残月的光华映上窗纱。生过病的都知道,一般只要在人清醒的状态下,不管是冷热,都不容易生病。但如果人不清醒,那就很容易感冒,就像李清照,大冬天坐在窗子边,还发愣,这不,立马就感冒了。李清照病了,出不了门,只能卧床看残月。”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用连枝带叶的豆蔻去煎煮养生汤药,因病体未愈,就不必沏茶了。莫分茶,不单单是说不必沏茶了,更是一种,对往日雅趣的舍弃。古代有分茶的雅艺,但此时李清照既无品茶的精力,也无品茶的心境。”
“总感觉这种三个字的词有莫名的高级感,不知道为什么……”
“我也觉得莫分茶三个字挺有感觉的,但具体是什么感觉,又说不出来。”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枕边翻翻诗书,只有在这样清闲的时候才觉得正好。门前的景致,在下雨的时候反而更觉佳妙。这两句就能体现李清照那种倔强,坚强的性格。也能让人感觉到,她试图从苦难中超脱的努力。明明是因为病了卧床,她把这个当作清闲,明明是阴郁雨天,她把这看成是门前风景的提升。这是她历经磨难后,对生活细微之美更为敏锐的捕捉,是一种试图与不幸命运达成和解的、坚韧的乐观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终日陪伴着我、给我无限温情与慰藉的,是那株桂花。木犀花就是桂花。它不像牡丹艳丽,香气幽微而不张扬,正符合酝藉的气质。在人间倍感孤寂的她,却从自然之花中感受到了温情。下阙词看似转向闲淡,实则将无人问津的孤独反衬得更为深刻,哀婉之至。”
“只有桂花当朋友了,确实哀婉。”
“李清照不是还有两个朋友吗,虚无先生和子虚子,这两人呢?”
“额额,这两人,经常被我们挂在了嘴边,没时间陪李清照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首词记录了一个孤苦老妇的病中日常,更展现了李清照在命运重压下,依然试图保持内心尊严与诗意的努力。词中有对生命衰朽的坦然接受,有深入骨髓的孤寂,也有于细微处发现美、在绝望中寻找慰藉的坚韧。”
“果然,教授讲解完,又觉得这首词妙了。”
“教授不会是复来大神的托吧?”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