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我李清照,乃至是乎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首词其实很简单,我就简单翻译一下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泪水混着脂粉,湿透了绸衣,斑驳满面。将那《阳关》离别之曲,唱了四叠,唱了千万遍。”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人说旅途山路漫长,而今这群山已将我阻隔。在这孤寂的驿馆中,只听到窗外细雨潇潇。从送别场景跳到旅途,写的,还是李清照孤单和凄凉的心境。”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舍不得分离,让我的心乱如麻,竟忘了临行时,钱别酒宴上酒杯的深浅。这一句写的特别妙,是一个极其真实生动的细节。由于太过伤心,神情恍惚,竟然忘了钱行时,我们喝了多少酒。”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但愿你们多托鸿雁将书信寄来,好在莱州并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难及。这是自我宽慰,也是对姐妹们的安慰和约定。东莱即莱州,蓬莱则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遥远缥缈,不可企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最后一句,还可以延伸出一些别的解释——蓬莱也可能暗喻着一种虚无缥缈、难以把握的关系或处境。对她而言,即将前往的莱州和丈夫身边的生活,是否也曾如蓬莱般让她感到不确定和疏远呢?这种复杂的心绪,为这次重逢之旅增添了一抹隐忧。这也是李清照最真实的担忧。”
“这首词也挺好,好是好,但感觉也就一般好,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你是想要那种流传千古的名句吧?”
“对对对,就是那种,第一眼一看就知道,这一句简直就是神仙句子,就能确定,所有人都会为这一句惊叹,也能确定,这一句一定能流传千古。”
“好家伙,你这要求真是不一般的高啊……”
“最后一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我觉得就很不错啊,算不上千古名句,起码百古名句吧!”
“什么鬼百古名句啊……但是,确实很好,把这种离别的愁绪和安慰宽慰,写的很有意思,感情也深。”
“总觉得李清照接下来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了。”
“青州刚认识几个闺蜜,结果又要离开了……到了莱州,如果赵明诚对她冷淡了,那她可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孤身一人,寂寞空虚了……”
“有个儿子的话,还能教导儿子,日子也算有盼头。没儿子真就,不知道盼什么了,盼着赵明诚这个老男人重新爱上自已吗?李清照估计自已都没心思谈什么情情爱爱了,毕竟她都马上四十岁了。”
“话说,人活到五十岁的时候,除了孩子还能盼什么呢?”
“你这话说的,都是什么思想啊……你看看老马,你看看老王,人家都六七十岁了,每天还在打拼呢!人怎么可能没有盼头呢……”
韩复来看着这些评论,也陷入了思考。
自已的盼头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太无聊,只有无聊的人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韩复来不无聊,那就不想了。
继续码字。
【宣和三年,秋。】
【莱州。】
【官署的后衙,静得能听见尘埃落定的声音。】
【李清照独自坐在窗边,目光扫过这间陌生的屋子。】
【寒窗败几无书史。】
【从青州归来堂那十余间盈满卷册、鼎彝罗列的书斋,来到这间四壁萧然的屋子,仿佛从文化的云端坠入了蛮荒。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
【那些与她呼吸与共的书籍、拓片、金石,大部分还留在青州,而这里,只有一片萧索。】
【她想起途中寄给姊妹们的《蝶恋花》,那时是离别的泪,如今却成了无人可语的悲。】
【门外隐约传来前衙的喧闹——是赵明诚在与新同僚们宴饮。觥筹交错之声,夹杂着模糊的恭维与大笑,像一层油腻的雾,隔开了他与她。】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感情,终究还是敌不过时光。】
【两人都到了不惑之年,情爱之事,太过幼稚,也太过飘渺。浪漫热烈的感情,也都转向平淡深沉。】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