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怎么解决,赵普也早有准备。】
【果然,赵光义冷笑一声:“天命?如今汴京城里传着什么童谣,则平可曾听闻?烛影摇红夜,斧声惊鹤眠——连三岁小儿都会唱了。”】
【烛影斧声这事,还是赵光义自已安排的。但没想到,传出去之后,竟然传的变了味了。】
【那句最最重要的“好做好做”,传着不在了。】
【并且意思也被扭曲的天差地别了。本来是一出兄长禅让,弟弟推辞的感人戏码,最后反而传成了,烛影中是两个人拿着斧头互砍的意思了。】
【赵光义很是苦恼,感觉自已比李煜都苦。】
【但这事,他却不能自已站出来解释,说什么当时是先皇要让自已继承大统,自已不敢受,先帝生气了,一直劝自已这样的话……】
【殿内一时寂静,只闻烛芯噼啪作响。】
【赵普见时机成熟,忽然向前一步,声音压得很低:“陛下可知,为何这流言止不住?”】
【赵光义瞬间来了精神——赵普果然还是那个老辣的赵普!】
【赵普目光如炬,“因为陛下缺一个说法。一个能让天下人信服的说法。”】
【赵光义眼中寒光乍现:“则平有何高见?”】
【赵普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帛,缓缓展开。】
【那上面字迹工整,墨色深沉,俨然是多年前的旧物。】
【“此乃建隆二年杜太后遗诏。”赵普声音平静,“太后临终前召太祖与臣共录,命大宋皇位兄终弟及,以防主少国疑。藏于金匮之中,本待适时公布。”】
【赵光义瞳孔骤缩。】
【这简直就是他的救命宝药!】
【有了它,自已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心中不安了!】
【他伸手欲取,赵普却稍稍后撤。】
【赵普的声音带着几分意味深长,“陛下,这诏书,太祖未曾见过。”】
【赵光义一愣,瞬间明白了。】
【根本没有什么金匮盟约,这是赵普现造的先帝遗诏。】
【好大的胆量!】
【但也是好妙的计策!】
【同时,也只有赵普这位开国宰相,拿出这份盟约,才有说服力。】
【“为何现在才拿出来?”赵光义声音发紧,装作不懂。】
【“因为此前不需要。”赵普直视皇帝,“如今陛下初登大宝,流言四起,秦王在侧,德昭已长...是时候了。”】
【赵光义的目光落在那绢帛上。】
【字迹模仿得极像,连杜太后说话的语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你要什么?”赵光义单刀直入。】
【赵普躬身:“臣愿重返中书,为陛下正名分、安社稷。”】
【赵光义凝视着眼前的老人。这哪里是献计,分明是一场交易。】
【赵普献上合法性,他则回报以权位。】
【赵光义最终开口,“明日朕会下旨,召你回京任司徒兼侍中。大宋,还是需要你这样的能臣来辅政。”】
【赵普深深一揖,将绢帛放在案上。】
【赵光义独自对着那卷“金匮之盟”出神。】
【窗外秋风萧瑟,卷起几片落叶拍打在窗棂上。】
【这一刻,他仿佛已经看见,历史的笔墨将如何改写。】
【赵普献上的不止是一卷绢帛,而是一个能让所有质疑沉默的故事。】
【一个关于兄终弟及、太后遗命的故事。】
【至于真相……】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