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十年后(2 / 2)

【赵构在南京称帝之后,就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此时朝堂新建,军心不稳,没有办法,只好弃城而逃。】

【赵构的朝廷,从南京一路逃到扬州,又逃到杭州,逃到绍兴,最后逃到温州,甚至一度乘船出海,逃到了大海上。】

【完颜宗弼深入江南追击,但因为南方水师的拼死抵抗,和金军对南方地形不熟,更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的阻击,最终撤兵。】

【后来金国又重新扶持了伪齐政权,用来牵制宋朝,但也未能如愿。】

【慢慢地,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成长起来,对金军已经能进行反攻,金国和宋朝开始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赵构将杭州升为临安府,为皇帝行在所。也就是皇帝临时驻跸的地方。】

【宋朝的都城还是汴梁。】

【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汴梁还在金国统治之下呢,临安是现在朝廷的首都了。不肯将临安改成首都,只是为了安慰主战派,告诉天下,他这个皇帝总要打回去的。】

【这时候,已经是十年后了。】

【宋朝和金国,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两国之内,歌舞升平。】

【两国的大将士兵,都在浴血奋战。】

【这,已经是十年后了。】

【十年来,苏轼积极参与朝政,乃是有名的主战派。因为岳飞、韩世忠等节帅接连取胜,恢复中原在望,丧妻之痛都淡忘了许多。】

【临安苏府。】

【苏辙现在已年纪四十,,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是副宰相了。】

【书房中,兄弟俩再次谈心。】

【苏轼也已经三十多岁,双鬓竟然已有了些许白发。】

【苏辙越发沉稳,但苏轼却是一副忿忿不平状。】

【苏轼声音激昂:“大哥,岳节帅进军洛阳,眼看就要大胜,却因粮草问题无奈班师,这等大事,也不能让人言吗?这朝廷是他秦桧的朝廷吗?”】

【苏辙淡淡道:“子瞻,粮草调配并不是秦相负责的。”】

【“哈哈,不是他秦桧负责?”苏轼冷笑一声:“谁不知道,负责的是他的人!秦桧故意拖延岳节帅的粮草,就是为了议和,这事朝堂上谁人不知?”】

【苏辙道:“既然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弹劾呢?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出头鸟呢?”】

【“大哥!”苏轼沉痛地喊了一声:“我若再不站出来,朝堂将为秦桧之私堂,恢复中原,何日可待?”】

【苏辙轻叹一声:“秦相或许有他的考量吧……”】

【苏轼更加不可思议:“大哥,你也要和秦桧同流合污了吗?那秦桧当初和二圣同被掳去金国,竟能私自偷跑回来。谁知道是他自已偷跑回来的,还是金人故意放回来的?依他现在行事作为,说他是金国细作也未尝不可!”】

【苏辙沉默片刻,不愿接话,却道:“此次陛下震怒,流放之事作罢,贬你去扬州做户曹参军,你尽快出发吧。”】

【苏轼更怒:“我知道这次本来是要流放岭南,是大哥你以官职相请,才换来的贬官。但,大哥,恢复中原,乃是民族大义,我辈怎可轻弃?”】

【苏辙又叹了口气,道:“子瞻,你觉得我是能与秦桧同流合污的人吗?”】

【“这……”苏轼一愣,他对自已的大哥,还是很了解的,知道他万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我刚才情急口不择言,大哥你别见怪。那你为什么不上书弹劾呢,就任由秦桧如此猖獗?就任由北伐大业就此断绝吗?”】

【现在的苏轼,自然不可能情急之下口不择言乱说话了。因为面对的是他最敬爱也是最亲近的大哥,所以才这样。】

【苏辙沉默半响,道:“子瞻,你说秦相故意拖延岳节帅的粮草,导致北伐失败,这事整个朝堂都知道,那你觉得,陛下知道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