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韩复来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吃过早饭,专心码字。
接下来韩复来把苏轼和林婉的相处,写了两个小日常,来表现来人的互相喜欢。
无非也就是单纯的聊几句而已。
时间很快来到了下一次的春闱。
【这年秋天,苏轼和苏辙都参加了州试,双双提名。】
【苏辙虽然已经中了举人,但是因为他只考过一次,所以还得重新参加州试。朝廷规定,连续三次考中举人,但未中进士的,才可以免了州试,下次直接去考省试就行了。】
【苏轼才十八岁,这个年纪考中举人,虽然比不上他大哥十六岁就中举,但也是天才般的人物了。】
【苏轼中举之后,苏母高兴的给家里的仆人都发了大红包。】
【苏辙趁机说道:“母亲,小弟才苦学两年不到,便中了举人,林家姑娘确实称得上是贤内助了,母亲以为呢?”】
【苏母道:“还不是我儿聪慧,和她林家的丫头有什么关系?”】
【苏辙苦笑一声,道:“母亲,之前咱们说好的,可不能反悔啊!”】
【苏母默不作声。】
【苏辙看到母亲不做声,心中顿感不妙。心中念头急转,思考着母亲的心态和想法。】
【对自已的母亲,苏辙那真是太了解了,稍稍一想,便能猜到大概。如果小弟真的中了进士,母亲只会觉得林家姑娘更配不上小弟了,怎么可能还会同意他们的亲事?怕是又要张罗京城中的权贵结亲了。】
【想到此处,苏辙不由脸色凝重,叹气道:“母亲,家中之事,自有我这个大哥承担,何苦再逼迫小弟呢?”】
【苏母眼神一瞪,怒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娘哪里逼迫他了?娘还不是为了他好?”】
【母亲发怒,苏辙不敢再言。】
【苏辙找到苏轼,苏轼正兴高采烈,给林婉写信呢。】
【见大哥愁容不展,苏轼问道:“大哥,你我此番同中举人,怎么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苏辙直接说道:“你和林姑娘的事,母亲怕是心意已有变动。”】
【苏轼大吃一惊:“怎么会有变动?不是说好的吗,我只要中了进士,就同意我们的婚事!”】
【苏辙道:“母亲的性格你也了解,到时候你若中了进士,母亲怕是更看不上林姑娘了。”】
【苏轼一愣,也想通了这个道理,颓然倒在椅子上。】
【一瞬间,苏轼真如他当初写过的那样,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苏辙连忙上前查看,道:“小弟,你真的这般喜欢那林姑娘吗?”】
【苏轼声音低沉,虽然听着有气无力,但态度坚决:“非君不娶!”】
【苏辙一时发了愁,一面是母亲,一面是疼爱的小弟,这可如何是好?】
【苏辙只能先安慰道:“你且宽心,大哥再想想办法!”】
【苏轼叹道:“母亲心思我早知晓,现今心意已决,还能有什么办法?”】
【苏辙离开后,苏轼把原本写的信件撕掉,重新铺了张纸,把自家的事情毫不隐瞒地告诉了林婉。】
【第二天,苏辙顶着黑眼圈又来到苏轼房间。】
【苏轼也是一晚没睡。】
【苏辙道:“小弟,我还有个办法!不过,你我得协力才行!”】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