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到的,就是苏轼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又看到他写在纸上的那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苏辙低声笑了笑道:“相思竟然如此害人吗,竟能让人身似浮云,气若游丝,堪称世间最难疾病也。”】
【苏轼突然站起身来,连忙问道:“大哥,你和娘怎么说的,娘可回心转意了?”】
【苏辙不语,转而又拿起那封书笺,念了一遍,叹道:“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林姑娘的才气胜过这天下大多数的男子啊。”】
【苏辙越是这样,苏轼脸上的笑意越多。他知道自家大哥,如果没有好消息的话,现在就应该是沉声安慰自已了。能这样打趣自已,定然是有好消息的。】
【“大哥,大哥,到底是怎么说的?”苏轼焦急道:“娘真的回心转意了?同意我和婉儿的婚事了吗?”】
【苏辙呵呵一笑:“你想的太多了,我只是帮你争取到了一个机会而已,能不能把握住,还得看你自已。并且这个机会,可是很难的,也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会不会为了她去努力。”】
【“我会的大哥,我一定会!”苏轼急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大哥!”】
【苏辙这才正经起来:“下次科举,你和我一同去参加,你只要能考中进士,母亲就同意你和林家姑娘的婚事。”】
【苏轼一怔:“考中进士?”】
【苏辙严肃道:“是的,进士!”】
【进士有多难考,大家都明白。这是这个社会,鲤鱼跃龙门的唯一方式,多少人家,辛辛苦苦供一人读书,也就只求个举人的身份。进士想都不敢想。】
【苏轼沉默片刻,却道:“下次科举还有将近两年时间呢,娘能等这么久吗?”】
【苏辙笑道:“这就不是你能操心的了,大哥还能骗你不成?”】
【苏轼下定了决心:“好!我一定考个进士!”】
【苏辙点点头,笑道:“以后可要用功读书,有不明白的,尽管来问我。诗词歌赋方面,你比我强很多,自然不必说,但文章策论,你接触的少,以后要多学多练。”】
【苏轼道:“大哥你帮我制定个学习的进程安排吧!”】
【苏辙赞赏地笑了:“你若果真能按安排学习,没有懈怠,大哥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想要说服苏母改变主意,苏辙可是想了又想。】
【首先,便是拿自已说事。自已这个大哥都还没成亲,二弟却先成亲了,这不合习俗。】
【为了巴结权贵,先让幼子成亲,这对苏家的名声也不好。等苏辙以后真中了进士,到时候朝廷有人提起这事,自已没法做官了,别说升官了,可能会坐一辈子冷板凳。】
【说到这里,苏母就有些动摇了。】
【不管怎么说,未来家里的顶梁柱还是大儿子,若是把大儿子的仕途折了,那她就百死莫赎了。】
【最后,苏辙又道:“母亲,小弟以前性子活泼好动,读书浮躁。但和那林家姑娘相识之后,确实收心了不少,学问也有长进。都说娶妻娶贤,若是那女子能促使小弟成才,这不正是贤妻的典范吗?”】
【苏母虽然已经动摇,但还在挣扎:“娶妻娶贤是没错,王参军家的娘子,比那个更贤。再说了,有了王参军这个亲家,到时候你在朝堂上,也是一个臂力。”】
【见苏母还在想着傍权贵的心思,苏辙只好道:“爹有娘有,不如自已有。与其靠岳家,不如自已成才。”】
【苏母道:“你这道理娘还能不懂吗?但你弟弟,就那个脾气性格,如何才能自已成才啊?”】
【苏辙笑道:“母亲不妨给小弟两年时间,若是这两年时间,他能为了那位林姑娘考中进士,不就成才了吗,总比靠着岳家好。这不也说明,那位林姑娘是个能帮得上小弟的贤妻!”】
【苏母一想到小儿子如果也能考中进士,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心中就一阵激动,但回过神来,却还是不敢相信:“就他也能考中进士吗?”】
【苏辙道:“何不一试呢?就下次科举,到时候和孩儿一起去考,若是考不中,小弟的婚事定然听从母亲的安排。”】
【苏母虽然也想这样最好,但还是不肯放弃现有的、唾手可得的捷径。等到两年后,若是苏轼考不中,到时候可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姻缘了,因此犹豫不决。】
【苏辙又道:“母亲,若是现在逼迫小弟和王参军家的小娘子成亲,小弟虽然从了,但定然心中不满,对王家小娘,也定然迁怒。到时候,别弄的靠不上岳家,还为小弟招来王参军的不满,岂不是弄巧成拙?”】
【苏母单单想着只要成亲了,就是一家人了,这一点倒还真没想到。】
【苏辙再次劝道:“以小弟的长相才华,就算两年后未能考中进士,但举人却是很有把握,到时候好的姻缘也定然不缺。”】
【苏母思虑半晌,最终还是点头应了。】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