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看,醉眼朦胧间,还能清晰地看到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只是,只是,李太白要去给许家当赘婿了啊……】
【第二天。】
【李白去了湖南安陆,王维隐居山水之间,而高适,再次回到了村里,再次过上了耕地读书,练武写诗的日子。】
【再次听到李白的消息,是在三年后了。】
【这三年间,李白很少有诗作传出,唯一流传出来的,是一首送给朋友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听闻李白又有新诗,急忙托人找了回来,但看到这首诗之后,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让人惊喜。】
【这只是一首,简单的,平淡的,感谢的诗。】
【直白,甚至有些谄媚。】
【看着这首诗,高适久久无语。】
【李白啊,李太白啊,你是诗仙啊!你终究也活成了自已最讨厌的样子吗?】
【三年后,高适收到了李白的来信。】
【信上说,想邀请他去齐州紫极宫。】
【虽然李白或许已经变了初心,但高适依旧把他当作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朋友。收到信后,二话不说动身前往齐州。】
【在齐州紫极宫,高适、李白,和王维再次相聚。】
【三年没见,三人再次把酒痛饮,相谈甚欢,慢慢谈起这几年的际遇。】
【原来李白入赘许家后,仕途也并不顺利。许家为他谋划了县丞之职,但李白却做的并不顺利,也并不开心。做了不到一年,便开始懒散应对。】
【在许家的周转之下,李白再次升迁至司功参军,这个职位听着是参军,其实是掌管一州教育的官职,也简称功曹。】
【按理说,这个职位应该和李白对口了,但李白做的还是不开心。听着是有关教育,但却并不是让你教育别人,也不是写文章写诗,而是真正的参知政事,每天应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政务,繁杂又无趣。】
【除此之外,还有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甚至连送礼都各有讲究。甚至许家人专门派了人教他怎么拍马屁。李白越发的苦闷了。】
【直到第三年,李白直接辞官不做了。】
【辞官不久后,许家女病逝,李白便直接离开了许家。】
【高适听的目瞪口呆……甚至是深深的无语。既然已经决定入赘许家,许家又给了你这么大的帮助,不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吗?因为不开心,就消极怠工,就直接辞官不做,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在河边的酒庐中,三人边喝边聊,李白看着高适震惊的表情,洒脱一笑道:“达夫兄,我这才算是认清了自已,我并非是个能塌心处理俗物的人。面对那些繁杂的俗物,还有那些蝇营狗苟的人际关系,我真的适应不了。既然做不好,那干脆就辞官不做了,免得连累无辜百姓和学子们受罪。”】
【对李白这话,高适很是认同,对李白的态度,从心底里又好了很多:“太白兄豁达!天下有许多官吏尸位素餐,若是能有太白兄一半的胸襟,这吏治便能马上清明起来!”】
【有很多当官的,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想做,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但霸占着位子不放手,只能是苦了下属的官员和治下的百姓。】
【李白又笑道:“达夫兄,摩诘兄,此次邀请二位前来,是为了请二位做个见证,也是需要二位的陪伴。”】
【听到这话,高适又是一颤,不知道这次李白又要干什么……上次说这种话,是他要入赘。】
【李白继续道:“我要在紫极宫受道箓,成为道教徒。”】
【果然,高适又震惊了:“你要出家?”】
【“正是!”李白坚定道:“功名利禄,我求不来、得不到,我还是做个闲云野鹤的道人,潇洒快活吧!”】
【王维笑道:“正该如此!太白兄性情洒脱,根本受不了官场那一套,还是与我一起寄情山水才好!”】
【对于一个放荡不羁的诗仙来说,官场太不适合他了,而李白能放下执念,闲云野鹤,更是一种豁达的态度。高适沉思片刻,也是点头:“自当奉陪!”】
【李白哈哈大笑,又斟满了酒:“来来来,两位贤兄能理解白,真是再好不过,今晚我们畅饮三百杯!”】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