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呵呵……”太后的笑声中充满了苦涩与绝望,她环顾这空旷而冰冷的宫殿,声音带着哭腔,“忠良?如今这满朝文武,还有几人可信?几人不是霍无忌的门生故吏?几人敢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与那权倾天下的摄政王为敌?哀家与皇帝,不过是这深宫中的囚徒罢了!”
“有!一定有!”徐庶斩钉截铁,声音洪亮,仿佛要驱散这殿内的绝望阴霾,“有两人,手握重兵,或可力争!那便是如今坐镇长安,总督军事的李靖,与统领北大营精锐的韦睿韦将军!”
顾宪成眼中也重新燃起希望的火光,急忙补充道:“太后明鉴!李靖、韦睿二人,虽然曾效力于辽东,但皆是先帝慧眼识珠,不拘一格,将其从行伍之中破格提拔,简拔于微末,委以方面之重任,可谓恩同再造!他们乃是真正深受先帝知遇之恩、托付之重的纯臣!绝非霍无忌那般狼子野心之辈可比!他们心中所念,当是大夏的社稷安危,是陛下的江山稳固!他们手握的兵马,乃是国家干城,而非霍无忌私器!若能以太后的名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许之以义,申明霍无忌的不臣之罪,恳请他们念及先帝厚恩,匡扶夏室,大事……尚有可为啊!”
“你们……你们具体准备如何做?”太后的声音依然颤抖,但眼中已开始闪烁着一丝求生的光芒和决断的火焰。
徐庶见时机成熟,立刻将自己与顾宪成反复推敲的计划和盘托出,语速快而清晰:“太后,如今霍无忌正率领大军在凯旋归途之中,自以为功成名就,志得意满,防备必然有所松懈。此乃天赐良机!第一步,请太后密赐诏书与李靖,言明霍无忌私藏玉玺、排除异己、意图篡逆之罪,命他即刻率领麾下精锐,以‘迎驾’或‘换防’为名,火速控制京畿西面门户嘉峪关,封锁通道,绝不能让霍无忌及其六十万大军轻易返回京城!只要将其主力阻于关外,其势便去大半!”
“第二步,同时密诏韦睿将军。令他凭借北大营的兵力,以及太后诏书的大义名分,在京城之内及周边地区,迅速行动,以雷霆之势,肃清霍无忌安插在关键岗位上的亲信党羽,控制京城防务,尤其是皇宫卫戍!确保太后与陛下的绝对安全!”
“如此双管齐下,我们便可抢占先机,掌控主动。届时,太后便可以太义之名,明发诏旨,历数霍无忌罪状,命其交出兵权,只身入京谢罪。他若肯交权,或可保全性命,软禁终身;他若抗旨不遵,那便是公然反叛!天下忠臣义士,皆可共讨之!太后与陛下,便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
太后听完,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此计……听起来似乎可行。但那李靖与韦睿,久在霍无忌节制之下,他们……真的会为了哀家和皇帝,去对抗权势熏天的摄政王吗?哀家该如何取信于他们?”
顾宪成此刻信心大增,慨然道:“太后!李靖、韦睿,皆是智勇双全、爱惜羽毛之人!李靖用兵如神,韦睿沉稳持重,他们或许不愿卷入朝争,但更绝不愿在后世史书中,留下一个依附逆臣、助纣为虐的污名!太后只需在诏书中,恳切言明霍无忌的不臣之实,重申先帝对他们二人的知遇之恩与托付之重,并许诺事成之后,必以公爵世袭,图形凌烟,使他们成为匡扶社稷、再造大夏的第一功臣!如此晓以大义,动以名利,此二人但凡心中尚存一丝忠君报国之念,必会审时度势,拨乱反正,匡扶社稷于危亡之中!”
太后闻言,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她猛地站起身,步履坚定地走到御案之前,取过一柄象征着皇室权威的金刀,又毫不犹豫地扯下腰间所束的一条素白绫带。
“顾师!徐先生!你们所言,句句在理,字字诛心!哀家……不能再糊涂,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她语气决绝,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和坚定,“先帝将江山与皇儿托付于哀家,哀家岂能眼睁睁看着逆臣篡位,断送基业,使我儿沦为亡国之君,受那阶下之辱!这千古罪人之名,哀家担不起,也不能担!”
她拉过小皇帝的手,小皇帝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决绝,乖巧地没有动弹。太后用金刀在其纤细的指尖上,轻轻一刺,一颗殷红的血珠顿时涌出。
小皇帝吃痛,微微蹙眉,却咬着嘴唇没有哭出声。太后亦毫不犹豫地刺破自己的指尖。母子二人的鲜血,交融在一起,共同在那条洁白的绫带上,写下了一封字字泣血、饱含无尽悲愤、期望与皇室最后尊严的密诏——
诏书中,痛陈摄政王霍无忌私藏传国玉玺、排除异己、专权跋扈、图谋篡逆之滔天罪行;恳请天下忠臣义士,尤其是长安行军道总管李靖、北大营都督韦睿,念及先帝厚恩,感念君臣大义,即刻起兵勤王,共扶社稷,铲除国贼!承诺事成之后,必不负功臣,共享富贵,再造大夏!
写毕,太后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她小心翼翼地将那承载着母子性命与大夏国运的血色衣带诏折叠好,无比郑重地双手递给顾宪成,声音哽咽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托付:“顾师,徐先生……皇帝与哀家的性命,这大夏江山社稷的未来……就……就全都托付给二位,托付给天下尚存的忠臣义士了!望你们……谨慎行事,务必成功!”
顾宪成双手剧烈地颤抖着,如同捧着千钧重担,接过那尚带着太后与皇帝体温、浸润着皇室鲜血的诏书。他与徐庶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决然。二人一同深深叩首,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发出沉重的声响:
“臣等谨遵懿旨!必当竭尽心力,联络忠良,周密筹划,万死不辞!以待天时,清除国贼,重振朝纲,以报太后、陛下知遇信托之恩!”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