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232章 嫡长子的待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嫡长子的待遇(1 / 2)

“眼下光靠河北一地供给大军也难以为继,需得从山东征调兵马,粮草等,妾河北大量荒地复耕种,亦需要更多的农具……”

整体的战略方向层面更多偏向和照顾山东世家的利息。

那就在一些方面上帮河北世家找补回来。

也能防止别人自己拉偏架。

真要河北目前无法供养大军补给也不至于,没有到这么山穷水地的地步。

主要尔朱荣此前并未在河北之地跟高羽行成那种旷日持久的对耗。

高羽带大军一波就把尔朱荣冲垮了,二者之间的交战,甚至还没有前几年葛荣带着六镇军民嚯嚯河北的影响大呢。

且河北本就是中原腹地,开发十分完善,只要环境能够稍微稳定一点,便能很快的恢复生产。

打了一巴掌,总要给点补偿,给颗甜枣吃吃。

“长猷,就以我的名字给天策府去信,让崔长史居中协调。”

“是。”

陈元康坐在案前,开始奋笔疾书。

这个‘大秘’用着顺手,跟着回了邺城之后陈元康便被高羽调到丞相府内。

别看只是简单的文书工作。

陈元康可是常伴高羽左右,直达天听。

他也是邺城中,少数能第一时间了解高羽想法和心意的人。

但凡有一个外放的机会,他便能立马平步青云。

“给卢曹去一封信,让其率大军后退至滏口,从河北各府征调府兵前去轮值,人手可以多派一点,不得放一个并州兵马东出,干扰河北春耕。”

班子搭建起来以后,高羽轻松不少。

他无需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很多时候他只需要定一个大方向,具体的细枝末节完全可以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办。

高羽吩咐完了过后,众人纷纷离去。

崔暹留了下来。

他是吏部尚书,人事部经理。

到了新的一年,上至邺城的朝堂各部门,下至地方各州,郡县的刺史,太守等职务都会有变动。

崔暹送上来的名单,除了有详细的人员职务变动外,还包括了这些人的籍贯以及婚配情况。

河北人肯定不能留在河北当官,防止其跟地方的家族势力勾结。

基本就是打乱,让山东人来河北,河北人去山东,除此之外,官员正妻的宗族也要考虑进去。

像之前高冀这种冀州本地地头蛇担任冀州刺史的情况属于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法。

当时六镇军民涌入河北之地,各地烽烟四起,大魏的中军又各种镇压叛军不利。

就出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的情况。

朝廷自身的军事实力已经堵不住窟窿了,只能是下放权力给地方的世家,豪强,让他们征兵平叛。

朝廷能不知道这道诏令传下去,权力一旦下放再想要收回来,让世家,豪强解散自己手中的兵权没那么容易?

当然知道,但那是后面需要操心的事情。

当务之急是平定黄巾军的叛乱。

要不东西魏对峙加上萧菩萨坐镇的南梁,号称‘后三国’时代呢。

都是农民起义让朝廷虚弱不堪,不得不将权力下放,让地方做大。

同样的将星云集。

嗯。

还有南边的皇帝都不思进取,且命都很长,贼能活。

晚年还异常昏聩,昏招频出。

高羽略微过目了一边,其实朝堂以及地方的大多职务还是以世家的人为主。

府兵内部的人才培养没有那么快见成效。

至于将学堂进一步推广到府兵以外?

眼下只能在大本营青州先搞试点。

大规模的推广暂时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那么多人手。

不过还是老样子,跟府兵制度的推广是一样的。

只要有成功的经验,到了其他地方完全照抄过去即可,可以批量复制。

普及基础教育这玩意,最重要的还是得有足够多的‘师资力量’。

初期不可能追求质量,包括青州府兵系统内的学堂,也没有追求质量。

先把数量堆上去,再来慢慢追求质量。

“没什么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