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玄幻>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 第428章 家书万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8章 家书万金(2 / 2)

王谦的狩猎生活也恢复了正轨。每天清晨带着白狐和黑皮上山,傍晚背着猎物回来。这天他们在棒槌沟发现了一窝早醒的狗獾,正偷吃农场的玉米种子。"下套还是开枪?"黑皮摩拳擦掌。王谦摇摇头:"春不打母。"他掏出个哨子吹了几声,把獾群惊跑了。

回家的路上,黑皮忍不住问:"谦哥,你真要陪杜叔去山东啊?"王谦踢开一块石头:"嗯,等回信来了就走。那打猎咋办?有你啊,"王谦拍拍他的肩,"这两年你进步不小。"

路过河边时,白狐突然冲向一片芦苇丛。王谦跟过去一看,杜勇军正蹲在河边洗那个海螺壳,嘴里哼着奇怪的调子。"岳父,您唱的啥?"王谦好奇地问。"摇橹号子,"杜勇军有些不好意思,"我爹当年打鱼时常唱..."

晚饭时,杜勇军破天荒地讲起了童年记忆:灯塔下的晒鱼场、端午节赛龙舟、退潮时捡海蛎子...王念白听得入迷,连饭都忘了吃。"姥爷,海真的比河还大吗?大得多咧,"杜勇军眼睛发亮,"一眼望不到边,跟天连在一块儿!"

夜里,王谦被一阵窸窣声惊醒。借着月光,他看见杜小荷正在翻箱倒柜。"找啥呢?"他轻声问。杜小荷吓了一跳:"吵醒你了?"她手里拿着件旧棉袄,"我想把爹这件袄拆了重絮...听说山东春天潮,得絮匀实些..."

王谦起身帮她一起拆线,棉袄的夹层里突然掉出张纸片——是张泛黄的地契,上面写着"杜氏祖屋,坐落杜家岛三队,灯塔东三十丈..."杜小荷的手直发抖:"这...这可比信上说得清楚多了!"

第二天天没亮,王谦就骑马去了县里。老周看了地契连连拍腿:"这下妥了!我直接给你挂个长途电话到青岛邮局,让他们帮着查!"电话接通的那一刻,王谦的手心全是汗。对方用浓重的山东口音确认:"杜家岛三队是有个杜勇海,今年六十八了,当着渔业队长呢!"

回屯的路上,王谦策马飞奔,白狐在雪地里追得气喘吁吁。路过供销社时,他咬牙用最后的布票扯了块红绸子——这样的喜讯,得用红纸黑字写家书!

杜家人看到地契和王谦带回的消息,哭的哭,笑的笑。杜勇军像个孩子似的在院里转圈,最后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杜妈妈抹着眼泪去和面,说要包顿饺子庆祝。杜小荷则伏在炕上,一笔一划地给山东的堂叔写信,王念白在一旁数着要带去的山货:蘑菇、榛子、人参...

傍晚时分,饺子刚下锅,屯里的喇叭突然响了:"王谦同志,请速到大队部,有长途电话!"王谦扔下擀面杖就往外跑,身后跟着一大家子人。

电话那头,老周的声音激动得发颤:"联系上了!你岳父的堂弟要跟他通话!"接着是一个苍老颤抖的山东口音:"...是勇军哥不?我是勇海啊!你还记得不,小时候你带我摸泥螺..."

杜勇军抓着话筒的手直发抖,眼泪鼻涕糊了一脸:"...记得...咋不记得...你左边屁股上有个胎记..."电话两头又哭又笑,惹得值班的公社干部都红了眼眶。

回家的路上,杜勇军走在最前面,腰板挺得笔直,仿佛年轻了二十岁。杜妈妈和杜小荷搀扶着,小声商量着要带的礼物。王念白蹦蹦跳跳地问东问西,白狐追着他的影子玩。

路过马寡妇家时,杜勇军突然停下,从兜里掏出那包"大前门":"马家妹子,今晚别留酒了,我得收拾行李!"马寡妇张着嘴愣在原地,手里的瓜子撒了一地。

夜深了,杜家还亮着灯。杜勇军把海螺壳擦得锃亮,摆在樟木箱最上层。杜妈妈一针一线地缝着新棉袄。杜小荷和王谦在厨房炒松子,满屋都是诱人的香气。王念白趴在炕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要带给山东表兄的弹弓。

白狐蜷在灶台边打盹,尾巴时不时扫过王谦的靴子。窗外,一轮满月挂在兴安岭的松梢上,清冷的月光照着屯子里星星点点的灯火。远处传来守夜人沙哑的歌声,是首古老的关东小调:

"山高水长路迢迢,

一封家书值万金,

莫道故土远千里,

血脉相连心贴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