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言情>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第444章 上海潮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4章 上海潮汐(2 / 2)

“陛下,西银流入,对我大明的物价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民间交易,更多的使用的是铜钱,只有江南和京师一带流行碎银。西银流入,是大宗交易,白银本身并不会直接流入民间。

只需要管好大商人,白银流入就不会造成太大的物价波动。根据臣的幕僚调查,大部分商人都会把白银兑换成铜钱用以支付雇工。

而如今,因为大明铸币就在南京,兑换非常方便,重启大小通宝制作精良,民间也乐于使用。唯一的问题,反而是在其他地区。

比如湖广,两百万枚通宝运过去,转瞬就如同泥牛入海,而因为南京苏松扬州都在大量用工,南京铸币厂的铜币一出厂就被兑光,其他地方没有补充,重启通宝价格甚至略有涨价。

因为兼用过往通宝,各地才没有出现钱荒。臣的意见是,此非长久之计,应该把母模分发各省,允许地方铸币。”

杨嗣昌当即反驳。

“陛下,此计绝对不行。陛下也说过铸币为中央权力,重启通宝的价值就在于中央铸币的唯一性,地方滥竽充数,粗制滥造才是对国家货币更严重的损害。”

吴宗达盯着杨嗣昌。

“地方的铜运到南京,铸成铜币又运回去,这中间不浪费人力物力吗?”

杨嗣昌冷笑一声。

“当然不浪费,陛下说过朝堂不是商场,朝堂要计较不只是钱财。既然需要有人转运、保护,那么自然就有人能以此谋生,这就是安民。”

吴宗达有些发愣,这个杨嗣昌一口一个陛下说过,太不要脸了。什么中央权力,这混蛋分明就是想以皇家银行制约天下,野心不要太大。

皇家银行管理钱币事,侵夺户部权力,真要两大银行推及州县,杨嗣昌这个皇家银行总理,差不多就有一个独立的尚书权力了。你个杨剥皮,居然好意思说安民。

吕维祺也开口声援杨嗣昌。

“陛下,臣也觉得将铸币权下放非良策。天启通宝便是有好有坏,最好的甚至可以直接兑换重启通宝,相当于直接涨价了。而坏的,扔在地上都没有人捡,这就是铸币下放地方的坏处。

至于南直以为通宝不够用的问题,臣以为这是暂时的。铸币厂高炉的烟火昼夜不停,我们终是能补足各地所需的。

陛下,臣认为西银流入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人口聚集。上海港并未完全建成,但是分流到上海的民工已经出现紧缺了。

皇勋公司的产业和皇家公司的产业都在向上海聚集,各地商人甚至西夷也在上海聚集。西银流入,以我大明之地大物博其实影响有限,但人口聚集,上海要出大问题。

此事朝中必须要重视。以我们工部银行在上海的情况来看,那里需要的通宝银元竟然堪比南京总部,比扬州苏州还多。臣以为,此事非善。”

坐在右首的徐光启、徐阁老连忙点头。

“对的。上海现在的问题确实太多了,皇家公司和皇勋公司的有些行为已经影响到稳定了,他们竟然武力征地,陛下要管管他们。

另外西班牙特使区也有问题,他们竟然有人投资收购商铺,而商铺已经不属于划定的特使区了,老臣以为,不能任由他们随便投资,否则上海不复为大明之上海。

总之,上海的耕地大量被侵占,已经严重影响到春耕了。上海百姓不愿播种,称自己的土地即将被占,一个个坐等收钱,民风大坏。

民失稼穑之本,臣恐来年黄浦江中尽是饿殍!”

朱慈炅脸上挂着微笑,双眼却有些失神,这是朕的锅吗?原来朕的大臣不是废物,怎么感觉好像朕是废物一样,这该怎么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