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看到一片片不同颜色的农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而更多的则是大量绿茵茵的土地正在成片的形成,以星星之火的趋势往那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不断延伸开去。
……
转眼开春之际。
陈舟已经准备在新开垦好的一片刚刚转为普通土壤的土地上搭建第二个共生生态系统。
如今第一个共生生态“三姐妹”系统以珍珠粟、荆棘豆和蕨菜为主,已经扩展到五百亩地,亩产量是原本的300%,收获惊人。
这第二个共生生态系统,陈舟思考之后准备搭建“鱼稻共生”体系,亦即在圈定的农田附近的灌溉渠里放养耐污性较强的鲫鱼。
这批鲫鱼的鱼苗他都买好了,从废土城市中买来的。
那座废土城市名叫清水城,附近有一条大河,虽然水流量很大,但河水曾经污染严重,是近十年来才得到一些缓解。
该城市在河边开发了养殖场,也培育了一些水产物,其中就包括这种有轻微变异的鲫鱼。
在如今这种时代,这些大自然的生物如果不产生轻微变异的话,基本活不长久,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这种变异的鲫鱼耐污性非常强,在自然河流中都能生存发展,自然符合陈舟的要求。
不过陈舟采购的鱼苗较多,当时一次就将那河水养殖场给掏空,后来又等待了一段时间,第二批鱼苗才终于补足。
第一批育苗已经长大,被提前放在灌溉渠中。
这条灌溉渠按照末世共生系统的要求又被林福久重新修筑了一下,更符合陈舟的需求。
因为这片农田正好靠近同舟主城最大的水库,又与后面修建的一个稍小一些的来自地下河城市那边的水库形成了供水循环。
所以符合系统中要求的供水有效循环的条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鲫鱼的死亡率。
两批鱼苗共计有六千多尾,本来按照生态箱给出的条件,只要五千尾就够了,但陈舟担心中途如果处理不当会有大量鲫鱼死掉。
所以他干脆多加了一千尾,以防死亡率超过1%这个最低要求。
这片农田的面积暂时也为300亩,因为这片土地是新增的,附近沟渠环绕,如果未来还想扩增的话,可以毫无障碍地增加到六七百亩左右。
这就是基础设施提前考虑并建好后带来的便利,不会产生未来返工的焦虑。
等农田土壤准备妥当,水渠循环供给没有问题,鲫鱼的喂养生态也已经形成后,这荒原中在历经三百年的灾难后,第一次被人种下水稻。
这一批水稻种子也是同舟城花费一番精力采购得来,因为附近区域基本都是干旱天,平时种的都是适合这种季节的农作物,哪里会有水稻种子。
即便有也很少,所以其他废土城市也是在更远的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采购,转运了几次才到了陈舟的手中。
不过还好,这批种子质量还不错,至少达到了播种的基本要求,属于那种早期成熟的品种,估计大概在八十天左右就能成熟。
这很符合当前同舟城的粮食供给需求,否则一些晚期成熟的品种需要两百多天差不多快三百天的样子。
即便陈舟有生长加速的能力,缩减下来也需要近百天才能收割。
而如今在生长加速的加持下,只要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割,达到快产快出的效果,可以极大地提升同舟城赚取晶石的速度。
一切安排就绪并顺利实施,水稻开始播种育苗,鲫鱼的个头也在一天天长大。
估计等水稻成熟后,鲫鱼已经可以为同舟城居民提供一批新的高蛋白食物,那肉质之鲜美,不比蟑螂强?
接下来的时间,陈舟将精力放在水稻的跟踪培育以及对变异鲫鱼的养殖上。
他每天都会和林福久一起检查农田旁的沟渠,确保水流处于循环流动状态,没有堵塞,没有被杂质污染,鲫鱼的生存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如果碰到有鲫鱼死亡的,会立刻找明原因并解决,将死亡率控制在最小范围。
因为这是一批变异的鲫鱼,不能用以前的思维来养殖,如果在这些鱼群中出现凶狠的头领,每天都要咬死同类的话,陈舟会立刻出手,将这只头领逮住,然后当天给大伙加餐。
过一段时间他会让钟祥福抽取一点水渠里的水质送到研究室作分析,看看这“鱼稻共生”的生物菌群有没有形成,还缺少哪些方面的条件,然后迅速调整。
陈舟能感觉得出来,搭建并促成“鱼稻共生”体系比之前的“三姐妹”体系要困难了很多。
即使搭建成功运行起来都要小心翼翼,不然在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无法达到目标,顺利获得生态点上限一万点的奖励。
这套共生系统在他的全力维护和照看下,越来越运行顺畅。
而钟祥福和周春英二人则是将重心扑在城内立体农场的构建上,按照荒原中的平均年龄来计算,这二老其实在这里已经算是高寿了。
即使放在废土城市中,他们也年龄不小。
不过好在两人都先后被蓝心品种给强化了一波身体素质,如今钟祥福又觉醒了职业,成为能力更强的职业者,所以他的身体远超普通人。
而周春英因为食用蓝心品种食物要晚点,目前是第四批觉醒职业的人。
因此两人都没有身体方面的问题,反而精力充沛,而按照职业者的寿命计算,如果不碰到意外情况,他们基本可以活到150岁左右。
至于钟祥福和周春英二人,自从一起在钢铁城帮助农业复产建设以来,他们俩老就生活在一起了。
兰峰和洪丙为他们办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只是邀请以前熟悉的那批人参加。
因为按照钟祥福的话说,他和周春英都感觉挺不好意思的,只是想着有一个老伴陪在身旁,双方相互照顾。
而后来进入同舟城的居民则以为他们俩本就是一对老夫妻了,所以不会往其他方面想,也不可能有闲言闲语。
立体农田建设在他俩的全力推动下,相关的试验田也相继在铁火五个城市,以及钢铁城和同舟的三个城市中建立并运行起来。
因为其中的具体操作并不复杂,加上有流苏城那些废土城市的农业专家指导,所以陈舟一直没怎么过问。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