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号工业母机横空出世的消息。
在国际制造业掀起了滔天巨浪。
工业发展这么多年。
已很久没有出现过新的工业母机。
显然,国际上的主流反应。
更多是怀疑震惊,以及不愿相信。
各大国际科技媒体的头条都被这条新闻占据,但标题大多带着问号。
“夏兴宣称突破工业母机技术,是奇迹还是骗局?”
“数据碾压山崎马扎克?业内人士普遍质疑女娲号真实性!”
“从零到超越?三个月时间完成工业皇冠上明珠?这不符合技术发展规律!”
这其中有些是真心质疑。
有些是三星为了稳住股价放出来的。
总之,市场再次因为夏兴而搅动。
……
日本,山崎马扎克总部。
技术总监拿着份匆忙翻译过来的女娲号性能参数表,将眼镜认真戴好。
反复核对着上面数据。
额头渗出冷汗。
“0.0001的定位精度?0.00005的重复定位?30000转主轴振动低于0.5微米?这……这怎么可能!”
技术总监将参数表拍在桌上,对着面前高管们低吼道:“这一定是数据造假,要不是概念机,根本无法稳定量产!”
“我们投入了数十年的研发,最新的机型也才勉强达到这个数据的五分之二!他们夏兴,一个搞手机的,凭什么?”
社长面色阴沉,双手交叉,“冷静,井上君,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无论如何,这对我们,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社长顿了顿,眼神锐利。
“是真是假,很快就能见分晓。”
“他们不是宣布,下月发布X3手机吗?如果X3真如期发布,并且其工艺精度,良品率能够匹配他们公布的机床数据……”
“那我们就必须面对现实了。”
同样的质疑和观望,也弥漫在德国、瑞士等老牌工业强国。
没有人愿意轻易相信,一个后来者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他们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的跨越。
大多数人,都将信将疑的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夏兴X3发布会。
那将是检验女娲号成色的试金石。
……
外界的纷扰。
并未影响蜀城分校内部的节奏。
有了成功制造女娲号的宝贵经验,以及那磨合了三个多月,配合日益默契的近两千人技术团队。
后续批量生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陆羽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将蜀城分校参与女娲号研发的核心团队,整体迁移至夏兴位于各地的工厂。
他们不再是学生,而是师傅,是项目负责人,带领工厂原有的技术工人,组成一个个“机床复制”小组。
图纸是现成的,工艺路线是验证过的,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首台制造经验。
这使得批量生产的效率,自然会比当初研发时快了数倍不止!
巨大厂房里,不再只有一台女娲号,而是同时有多台女娲二号、女娲三号……
在并行装配,调试。
王建刚这样的老师傅,成为了各个关键工序的定海神针,凭借着手上的绝活和对精度极限的理解。
确保每台下线的机床,都拥有接近女娲号的稳定性能。
完全一样是不可能的。
女娲号的高精度很难再复刻出来。
毕竟,最关键的黑色长方体,已经送回南湾分校继续做研究了。
当然也没必要完全一致。
工业母机本来就是造机器的机器。
那怕性能只有三分之二。
也是傲视整个世界的高精度机床。
工厂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所有人都相信,用不了多久。
夏兴旗下所有需要高端精密加工的工厂,都将被这些烙印着“汉城科大”和“夏兴制造”的女娲系列机床所取代。
……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