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
汉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的新学期。
因为陆羽那扫村式,深入乡镇的招生行动,而变得格外不同。
校园里,多了许多带着浓重乡音,面容黝黑,眼神却充满求知渴望的新面孔。
开学报道那几天。
孙连城没有立刻返回述职。
并且,谢绝了校方的陪同,一个人默默站在校门口不远处,顶着大太阳。
看着那些新生在家人陪同,或者独自一人,提着简陋行李,怯生生却又好奇。
迈步走进这片对他们梦幻般的校园。
孙连城忍不住走上前去,像个普通的老教师一样,和蔼的拦住几个学生,挨个询问起来。
“同学,家是哪里的啊?”
“青城的,在西宁那边的山里……”
“那么,你家里条件怎么样?怎么想到来这所学校的?”
“俺爹妈都是放牧的,本来不让我上大学了,学费太贵,是陆校长去我们镇上宣讲,说这里不要学费,还管吃住……”
“俺爹娘,就让俺来了。”
“高考考了多少分?”
“4,482分,离本科线还差二十多分,俺其实,都不想读了。”
孙连城摸了摸男孩的头。
大部分专科的学费都不低,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
而这些农村家庭的孩子去读专科,不少家长是无法供养起的。
孙连城很清楚。
这些孩子们的学习天赋并不算很差。
随便哪个人,都是村里面的天骄!
只不过,他们生存的环境。
“灵气”太匮乏了。
孙连城还记得爆火的综艺变形记。
那位同样来自青城的高占喜。
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说尽多少农村学生的心酸和眼泪。
高占喜无疑是幸运的。
综艺节目让他得到了曝光。
而眼前,是成百上千的高占喜。
孙连城的眼眶有些湿润。
旁边,另外一个来自黔州山区的女生,小声告诉孙连城。
她是她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娃,虽然是专科,家里还卖了唯一的一头猪给她买了开学穿的新衣服。
问了一圈,结果大同小异。
这些坐着包机来的,以及后续通过陆羽那庞大宣讲网络招录的新生。
几乎,清一色来自乡镇农村。
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困难。
高考成绩大多在本科线上下徘徊。
或者,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滑档。
看着这一张张稚嫩,却带着浓浓生活磨砺痕迹的脸庞。
听着他们,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讲述着近乎相似的故事。
那走出大山的渴望。
那真挚的对陆校长的感激。
孙连城终于还是,扭头擦拭着眼角。
从乡村走出的他,实在太清楚了。
如果没有陆羽,没有汉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这次力度空前的夏兴助学计划。
还有主动下沉,走遍乡镇的招生。
眼前这些孩子中的很大一部分。
他们大学之路,很可能到此为止。
一辈子,无法走出那一座座大山。
不是他们不想读,而是现实太沉重。
专科院校的学费,生活费,对于很多贫困农村家庭来说。
是笔不小的,可说难以承担的开支。
最终在现实面前选择放弃,可能就此踏上南下打工的火车,重复父辈命运。
是陆羽,是这所学校。
用实实在在的资助和承诺,为他们撬开了道缝隙,透进改变命运的光。
孙连城站在学校门口,看着。
牌匾上的汉城电子信息技术学院。
专科,仅仅是专科吗?
孙连城的心里,此刻就更不是滋味,像堵了块大石头,闷的发慌!
明明,做的比本科还要好!
是专科,这名分,像道无形枷锁。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