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优书网>同人>逸霄> 第666集:非遗的“线上集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6集:非遗的“线上集市”(2 / 2)

刘婶完全沉浸在了泥塑的世界里。她用小竹刀轻轻刻出兔子的耳朵,又用指尖蘸了点水,把耳朵的边缘抹得光滑圆润。接着,她取来黑色的陶土,捏成小小的圆球,镶嵌在兔子的脸上当眼睛,再用细针轻轻划出兔子的睫毛。

\"刘婶,有网友问,您捏的兔子为什么眼睛这么有神啊?\"林舟看着评论区的提问,轻声问道。

刘婶抬起头,看了眼镜头,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每只兔子都有自己的脾气,眼睛要跟着脾气走。这只兔子是温顺的,眼睛就得圆溜溜的,透着灵气。\"她说着,又用小刷子在兔子的脸颊上轻轻扫了一层淡粉色的颜料,像是给兔子抹了腮红。

直播间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已经突破了五万。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刷屏:\"太可爱了!我要下单!刘婶太厉害了,求教程!这个兔子有福气,我想给我女儿买一个。\"

后台的工作人员激动地喊道:\"温老师,订单爆了!刘婶的泥塑已经卖出两百多个了,还有好多人在问什么时候能补货。\"

温如霜走到刘婶身边,轻声说:\"刘婶,您看,大家都特别喜欢您的泥塑。\"刘婶停下手中的活儿,看向屏幕上不断滚动的订单提示,眼睛里泛起了泪光。她做了一辈子泥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手艺能被这么多人喜欢,更没想过一天能卖出这么多作品。

就在这时,张爷爷突然出现在工作室门口。他手里拿着一个刚编好的草编筐,喘着气说:\"小温,我...我刚编好一个筐,你看看能不能放到线上摊位上?\"

温如霜迎上去,接过草编筐。筐身编得细密均匀,筐沿处还编了一圈花纹,透着质朴的美感。\"张爷爷,这个筐太好看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她说着,让工作人员赶紧把草编筐的照片和信息上传到摊位上。

张爷爷走到大屏幕前,看着刘婶直播间里热闹的景象,又看了眼自己摊位上不断增加的订单,笑着说:\"这线上集市,比赶大集还热闹!我以前赶大集,一天最多卖十几个筐,现在这才几个小时,就卖出去二十多个了。\"

中午十二点,\"指尖课堂\"的第一堂体验课准时开始。竹阿婆坐在镜头前,教大家用彩色吸管编小蚂蚱。直播间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跟着学,还有网友把自己编的歪歪扭扭的蚂蚱拍照发到评论区,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下午两点,\"匠心拍卖厅\"迎来了第一场拍卖。拍品是竹阿婆耗时三个月编的\"百鸟朝凤\"竹编屏风,起拍价一万元。刚开始,网友们还在犹豫,可当镜头展示出屏风上每一只小鸟的细腻纹路,以及竹阿婆编织时的花絮视频后,竞拍价开始不断攀升。最终,一位来自上海的收藏家以五万元的价格拍下了屏风。竹阿婆接到消息时,激动得手都在抖:\"没想到我这把老骨头编的东西,能这么值钱。\"

傍晚时分,\"匠人故事馆\"开馆。张爷爷坐在镜头前,讲述着自己与草编的故事:\"我十几岁就跟着我爹学编草编,那时候穷,编个筐能换两个馒头。后来日子好了,年轻人都不爱学这手艺了,我以为这门手艺要断在我手里了...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喜欢。\"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却透着满满的欣慰。直播间里,不少网友留言说\"向手艺人致敬\",还有年轻人问\"张爷爷,您收徒弟吗?我想学草编\"。

当天晚上,集市闭店后,温如霜团队统计了全天的数据。总访问人数突破五十万,成交订单三千多笔,销售额远超预期。其中,刘婶的泥塑销量比平时多了三倍,张爷爷的草编筐卖断了货,竹阿婆的竹编作品也供不应求。

工作室里,大家都在庆祝集市首战告捷。刘婶捧着手机,看着网友们给她的留言,脸上笑开了花:\"有个小姑娘说,买了我的小兔子放在书桌上,每天写作业都有动力了。\"张爷爷则在一旁盘算着:\"明天我得多割点茅草,争取多编几个筐,可不能让人家等着。\"

温如霜站在大屏幕前,看着虚拟糖龙身上闪烁的鳞片——每一片亮着的鳞片,都代表着一个被认可的手艺人,一件被喜爱的非遗作品。她想起筹备集市时的种种困难,想起手艺人最初的犹豫,再看看此刻大家脸上的笑容,眼眶有些湿润。

\"温老师,你看。\"风痕指着屏幕说。只见虚拟糖龙的龙首微微低下,龙角上泛起柔和的光芒,在屏幕上投射出一行字:\"匠心不灭,传承不息。\"

温如霜伸手触碰屏幕上的糖龙,轻声说:\"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要让更多手艺人的作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让每一份指尖匠心,都能在云端绽放光芒。\"

夜色渐深,工作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张爷爷拿着草绳,在灯下琢磨着新的编织花样;刘婶则在笔记本上画着新的泥塑造型;风痕和团队成员们还在调试着虚拟集市的功能,计划着下一次的直播活动。虚拟糖龙盘旋在云端,守护着这群为非遗传承努力的人们,也守护着那些藏在指尖的温暖与匠心。

几天后,刘婶收到了一笔特殊的订单——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老师,想给学校里的孩子们每人买一个泥塑小动物,让他们感受传统手艺的美。刘婶看着订单信息,特意多捏了几个小老虎,在每个泥塑底部都刻上了\"好好学习\"四个字。她把泥塑打包好,在包裹里放了一张纸条:\"希望这些小动物能陪你们长大,也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们中国的手艺,很美。\"

包裹寄出的那天,温如霜带着团队来到刘婶家,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刘婶,我们接到了海外华人社区的邀请,想让您下个月做一场跨国直播,让海外的华人孩子也看看您的泥塑手艺。\"

刘婶拿着刚捏好的泥塑小熊,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真的吗?我...我能行吗?\"

\"当然能行。\"温如霜笑着说,\"您的手艺,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刘婶的脸上,也洒在桌上的泥塑上。那些色彩鲜艳、形态可爱的泥塑,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像是一颗颗跳动的文化火种,正等着被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而虚拟糖龙非遗线上集市,就像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手艺人与世界的桥梁,让这份来自指尖的匠心,在云端不断回响,永不消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