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光影们陷入了沉默。他们在虚拟地狱中挣扎了太久,早已忘记了选择的权利。此刻,面对三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他们需要时间思考。
一个曾经的音乐家率先做出了选择。他的意识光影缓缓走向第一个通道:“我曾经在完美梦境中创作过无数‘完美的乐曲’,但那些乐曲没有灵魂。我想回到我的肉体,即使它可能无法再演奏乐器,我也要用我的耳朵,重新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哪怕是噪音,也是真实的。”
紧接着,一个失去了肉体的老人选择了第三个通道:“我的身体已经不在了,但我不想永远活在虚假的梦里。我想进入意识家园,看看那里的日出日落,和其他意识聊聊天,就像我曾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
也有人选择了第二个通道。一个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年轻人,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我不想再承受痛苦了。完美梦境虽然是假的,但至少能让我活得快乐一点。”
顾十七没有评判任何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无论是真实的痛苦,还是虚假的快乐,只要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就值得尊重。
接下来的几天,越来越多的意识光影做出了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回归肉体或进入意识家园,只有少数人选择了永久沉睡。顾十七和苏茜、陈教授一起,帮助那些选择回归肉体的人进行神经修复手术,为那些进入意识家园的人构建专属的“意识空间”。
地球文明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反思。米戈的入侵,让人类意识到,科技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性为代价。曾经追捧“意识飞升”的热潮褪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肉体的价值、情感的意义。全球的科技公司纷纷调整了研究方向——从“抛弃肉体”转向“增强现实”“延长生命”“修复身体”。
在东京,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神经修复仪”,可以帮助那些大脑受损的人恢复部分神经功能;在纽约,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抗衰老基因疗法”,希望能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而不是追求永恒的意识;在北京,一群年轻人开发了一款“增强现实社交软件”,让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互动,却依然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表情、心跳——因为他们相信,科技的意义,是让真实的连接更加紧密,而不是让人们逃离现实。
顾十七没有离开地球。他选择留在这片他守护过的土地上,成为了一个传说。有人说,他是来自外星的“守护神”;有人说,他是人类文明的“引路人”;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却拥有着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
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只是偶尔会在一些科技伦理论坛上发表匿名演讲,提醒人们:“科技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可以追求星辰大海,但永远不要忘记脚下的大地——因为正是这片大地,孕育了我们的生命,承载了我们的情感,塑造了我们的文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顾十七来到了燕大的校园。他看到林琅(此处沿用前作设定中顾十七的地球锚点,若需调整可替换)正在给学生们讲课,内容是“科技与人性的平衡”。课堂上,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向往。
顾十七站在窗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地球文明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相信,经历过这场“完美之狱”的考验,人类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科技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追求进步的同时,坚守真实的自我。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园里,洒在顾十七的身上。他转身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中。他没有留下名字,却留下了一个提醒——提醒人类永远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放弃真实,永远不要为了星辰而忘记脚下的大地。
而他自己,将继续作为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默默陪伴着他们前行。新的故事,正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缓缓展开。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