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有制之望:文学的复兴土壤
“既然私有制是文学发展的枷锁,那公有制或许就是文学复兴的希望。”顾十七的声音陡然变得坚定,影像中切换出另一幅画面:一群作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创作方向;流量算法公开透明,新人作品与成名作家的作品获得同等曝光机会;版税收益公示在墙上,每个人都能清晰看到分配明细……
“我认为,公有制社会下,文学才能回归本质。”
顾十七解释道,“公有制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反映在文化领域,就是‘创作资源全民共享’。作家不再受资本控制,而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开展创作——大家共同决定创作方向,共同管理推广渠道,共同分配收益。这样一来,作家才能真正摆脱利益束缚,自由地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星语者的能量体闪烁出赞赏的光芒:“埃斯人接触过一个高度发达的硅基文明,其文学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创作体系’之上。在那个文明中,没有所谓的‘文化公司’,所有创作资源都由‘创作者共同体’管理,流量算法向所有创作者开放,收益按照贡献度公平分配。结果是,他们的文学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反映不同群体的心声,成了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这正是我所期望的。”顾十七激动地说道,“在公有制的土壤里,文学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所有人的‘精神食粮’。作家不用再为销量发愁,不用再为流量焦虑,只需专注于创作——创作那些反映人民生活、揭露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这样的文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学;这样的作家,才能真正承担起‘记录时代’的使命。”
星语者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公有制能让文学‘回归大众’。在私有制下,文学往往是‘精英的游戏’,而公有制能让更多普通人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学生,只要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当文学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文明的‘精神厚度’才能真正提升。”
三、合作社之路:文学复兴的现实起点
“当然,从私有制走向公有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顾十七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我认为,‘作家合作社’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起点。具体来说,就是作家们联合起来,夺取文化公司的控制权,将其改造为‘工人合作社’模式的‘作家合作社’。”
星语者投射的影像中,浮现出“作家合作社”的运作蓝图:
夺取控制权:作家们通过合法途径,联合持有文化公司的股份,逐步掌握公司的决策权,将原本由资本主导的文化公司,改造为作家自主管理的合作社。
共享生产资料:合作社将“流量算法”这一核心生产资料公开,由全体作家共同制定算法规则——既保证成名作家的合理曝光,也为新人作家预留足够的流量份额,让“成名的决定权”真正交给读者,而非平台或资本。
公平分配收益:所有版权利润、粉丝经济收益,都归合作社所有,按照“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位作家。同时,合作社公开财务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并依法纳税。
扶持新人作家:合作社设立“新人扶持基金”,为新人作家提供创作指导、推广资源和生活保障,鼓励更多有潜力的新人加入,壮大作家队伍。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