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十七的神力在月背的灰色尘埃上投下淡淡的光晕,他凝视着星语者流动的银白色能量体,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星语者,地球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真如后世所言是为统一思想?”
“一个能扫平六国、开创帝制的千古一帝,会因儒生嘲弄而大动干戈吗?2019年湖南里耶秦简破译后发现,他焚毁的书籍有明确标准——非秦史、非博士官掌管的诗、书、百家语一律销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却全部保留。这背后,是否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星语者的能量体骤然迸发出强烈的波动,像是被触及了某个关键记忆节点。良久,它的声音在顾十七脑海中响起,带着穿透两千年时空的厚重:“人类,你们太小看秦始皇了。焚书坑儒从不是简单的‘统一思想’,而是他为重建人族荣光、对抗仙族势力,所布下的一盘惊天大棋。他要焚毁的不是知识,而是被周朝刻意篡改的历史;他要埋葬的不是儒生,而是试图重新控制人间的仙族代理人。”
随着星语者的话语,空中投射出的全息影像开始流转——秦咸阳宫的火光、里耶秦简的文字、清华简《楚居》的残片交织在一起,一幅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反仙之战”图景,缓缓在顾十七眼前展开。
一、秦火焚书:抹去的不是知识,是被篡改的历史
“首先,你需明白秦始皇焚书的真正标准。”星语者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影像中出现了里耶秦简的破译内容——“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这个标准暴露了他的核心目的:系统性抹去关于上古‘人族’辉煌的集体记忆。”星语者解释道,“秦史官记载的史书,是经过他筛选、保留的‘真实历史’;而其他各国史书、民间流传的《诗》《书》,早已被周朝统治者篡改——周人将夏商时期‘人皇与仙神平起平坐’的历史,扭曲为‘君权神授、天人依附’的谎言,以此巩固自己‘天子’的统治。”
影像切换到秦咸阳宫的藏书阁:秦始皇身着玄色龙袍,手持一卷竹简,脸色阴沉。竹简上记载着上古时期“人皇御龙、与天帝论道”的内容,可对比民间流传的《诗》《书》,这段历史已被改为“圣人受命于天、教化万民”。他猛地将篡改的竹简掷于地上,下令:“烧!凡涉伪史、惑乱人心者,尽焚之!”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为何保留?因为这些是‘实用知识’,不涉及历史真相与文明根基。”星语者的声音冰冷,“秦始皇要切断的,是周朝构建的‘天人依附’思想传承——他知道,只要这些被篡改的历史还在流传,人族就永远会被‘需向仙神称臣’的谎言束缚,永远记不起自己曾是与天地并列的骄傲族群。”
顾十七看着影像中,咸阳宫外熊熊燃烧的书籍,心中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后世文人咒骂的“秦火”,实则是秦始皇试图点燃的“真相之火”——可惜,这场火没能烧尽所有谎言,反而让他背负了千年骂名。
二、坑儒之举:清理的不是学者,是仙族代理人
“若说焚书是切断思想传承,那‘坑儒’,就是秦始皇对仙族代理人的一次精准清理。”星语者的声音愈发沉重,影像中出现了一群身着儒衫、手持符箓的方士,他们围在秦始皇面前,宣扬“天命所归、仙神庇佑”的学说。
“后世将‘坑儒’解读为迫害儒生,可清华简《楚居》篇与战国竹书暗示,当时被坑杀的,多是‘能沟通仙神、求长生’的方士,以及传播‘天命学说’的儒生。”星语者解释道,“在秦始皇眼中,这两类人是两大威胁。”
影像中,秦始皇坐在朝堂之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的方士与儒生:“其一,儒生传播的‘天命所归’,本质是周朝建立的‘天人依附’体系——他们鼓吹‘君主需顺天命、敬仙神’,这与我要重建的‘绝对自主的人族帝国’背道而驰。其二,那些声称能沟通仙神、求长生的方士,很可能是仙族势力的代理人——仙族在周朝衰落之后,试图通过方士重新渗透人间,控制新的统治者。”
画面切换到骊山脚下:一群方士正在秘密举行仪式,试图与空中的仙族使者沟通。秦始皇的卫队突然出现,将他们团团围住。方士们惊慌失措,口中呼喊着“仙神庇佑”,却根本得不到任何回应——秦始皇早已布下隔绝仙凡的阵法,让他们无法联系到仙族。最终,这些方士与顽固传播“天命学说”的儒生,被坑杀于骊山之下。
“这不是暴政,而是一场针对仙族渗透的‘反间谍行动’。”星语者的声音带着一丝惋惜,“秦始皇知道,要重建人族帝国,必须先清理内部的‘仙族代理人’。可他的手段太过激烈,加上后世儒生的刻意抹黑,‘坑儒’最终成了他‘残暴’的铁证。”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