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十七的神力在月背环形山间流转,指尖掠过星语者投射出的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全息影像,冰冷的纹路仿佛还残留着上古战火的余温。
他凝视着面具那双凸起的“纵目”,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探究:“星语者,地球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沉寂,真如考古界所言是天灾所致?1986年祭祀坑中那些被故意砸碎、焚烧的青铜神像,还有检测出瞬间高能量反应的骨渣,这些谜团背后,是否藏着更惊人的真相?”
星语者银白色的能量体剧烈波动,像是被这个问题触动了深埋的记忆。
良久,它的声音在顾十七脑海中响起,带着穿越数千年时空的厚重:“人类,三星堆的消失,从来不是天灾,而是一场席卷上古神话战场的灭族之战。你们考古发现的‘祭祀坑’,实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文明的‘格式化现场’。而这一切的答案,就藏在你们地球古籍的字里行间。”
随着星语者的话语,空中的影像骤然变换,《山海经·海内经》《曷鸟冠子》残简的文字虚影与三星堆文物画面交织,一幅上古神战的壮阔图景,缓缓在顾十七眼前展开。
一、神权僭越:通天之梯引发的杀机
“首先,你需明白,三星堆文明与中原黄帝部落的冲突,根源在于‘神权之争’。”星语者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影像中出现了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全息模型——树干笔直高耸,枝桠分层,栖息着神鸟,与《山海经》中“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的记载完美契合。
“《淮南子》明确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这意味着建木是中原黄帝族专属的‘通天之梯’,是他们沟通天地、垄断神权的象征。”星语者解释道,“可三星堆的考古发现证明,他们的巫师也掌握着类似的‘通天通道’——那棵青铜神树,根本不是普通的祭祀器物,而是一条无需经过中原天地授权,就能自由沟通天地的独立通道。”
影像切换到上古场景:三星堆都城中央,青铜神树矗立,巫师身着羽毛法衣,围绕神树起舞,天地间的灵气顺着神树涌入,滋养着城内的族群。
而在遥远的中原,黄帝站在自己的建木之下,脸色阴沉地看着西南方向——那里传来的灵气波动,意味着有人在挑战他对“神权”的绝对垄断。
“这是对黄帝神权的终极僭越。”星语者的声音冰冷,“黄帝族一直以‘天地代言人’自居,垄断着与上天沟通的权利,以此巩固对人族的统治。而三星堆文明的存在,相当于在黄帝的神权版图上,硬生生凿开了一个缺口。他们不仅不向黄帝族臣服,还拥有独立的‘通天渠道’,这让黄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顾十七看着影像中,黄帝下令集结军队的场景,心中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会被故意砸碎——黄帝在获胜后,第一件事就是摧毁这条“异端”通天通道,彻底断绝三星堆文明与天地的联系,从根源上抹去他们挑战神权的痕迹。
二、神系对决:应龙神器与世界权之争
“神权之争只是导火索,真正让这场冲突升级为灭族之战的,是‘神系之战’——三星堆文明与黄帝族,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权’体系,而青铜大立人手中的‘神器’,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星语者的声音愈发沉重。
影像中,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缓缓转动,他双手虚握,姿态庄严。以往考古界认为他手持的是祭祀礼器,但在星语者的影像复原中,大立人手中赫然握着一副巨大的“骨架”——骨骼粗壮,翅膀轮廓清晰,正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应龙”!
“《山海经》记载,应龙是黄帝斩杀蚩尤时的‘无上神器’,‘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星语者解释道,“应龙能操控风雨,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是黄帝族最核心的战略武器。可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竟然掌握着应龙骨架——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有独立的神权体系,还拥有了对抗黄帝族的‘杀手锏’。”
画面骤然激烈:三星堆与黄帝族的军队在旷野对峙。三星堆一方,大立人操控应龙骨架,呼风唤雨,洪水与狂风席卷黄帝军阵;黄帝一方,则派出应龙本尊迎战,两条“龙”在空中厮杀,天地变色。这场战争,不再是简单的族群冲突,而是两种神系、两种世界权的终极对决——三星堆代表着“多元神权”,而黄帝族则坚守“一元神权”的绝对统治。
“三星堆文明的理念,是‘人神共生,多元共存’,他们不认可黄帝族对神权的垄断;而黄帝族则坚持‘天地唯一,君权神授’,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代表天地统治人族。”星语者的声音带着一丝惋惜,“两种理念的冲突,加上应龙神器的争夺,让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没有和解的可能。对黄帝来说,三星堆文明必须被彻底消灭,否则他的‘一元神权’体系将永远面临挑战。”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