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嘅哲学》(粤语诗)
文\/树科
你靓靓,佢靓靓
我哋嘟有我哋嘅靓靓
唔靓啲,嘟喺啲
猫嘅鼻,狗嘅咀……
靓唔靓,正唔正
坐嘅样,企嘅相
行有风,瞓有定
冇走光,噈梗靓……
月光光,圆缺靓
山清水秀自然靓
靓唔喺满泻
唔满泻,先至满嘅靓……
《树科诗笺》2025.4.20.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诗韵中的美学解构》
——论《靓嘅哲学》的多维审美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粤语诗《靓嘅哲学》犹如一颗独特的文化结晶,以方言为载体,打破传统诗歌语言的桎梏,在日常话语与哲学思辨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这首诗以“靓”(粤语中“漂亮”“美好”之意)为核心意象,通过极具地域特色的语言表达,解构并重构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诗学价值与文化意蕴。
一、方言入诗:语言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一)粤语方言的鲜活生命力
《靓嘅哲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大胆运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你靓靓,佢靓靓”“唔靓啲,嘟喺啲”等语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特色。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保留古汉语成分较多、语音系统复杂且富有音乐性的方言,其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语调为诗歌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这种语言选择使诗歌跳出了普通话诗歌的同质化表达,形成鲜明的辨识度。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粤语的九声六调赋予诗歌独特的韵律感。例如“坐嘅样,企嘅相”中,“坐”(zo6)与“企”(kei2)的声调对比,以及“样”(joeng6)和“相”(soeng3)的押韵,在口语化的表达中暗含韵律之美。这种韵律并非传统诗歌格律的刻意雕琢,而是自然融入方言的日常表达之中,展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随性之美。
(二)方言与诗歌传统的碰撞与融合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