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本身也不是反对开疆拓土,只是反对浪费国力开拓无用的土地,反对消耗的战争。
而隆庆年间的几场动兵,大明都是获得了好处的。
这样的情况下,皇汉思想冒头也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如今的大明军,确实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军队了,手中有了利刃,自然就想要杀敌了。
苏泽问道:
“销量如何?民间反响如何?”
罗万化道:
“这次《新君子报》的销量大增,但是读书人之中还是抨击的声音多一点。”
“但是京师普通百姓倒是很喜欢《新君子报》的法,已经有人喊出恢复汉唐盛世的口号,听《新君子报》还专门加印了汉唐的地图,销量也相当不错。”
好家伙,《新君子报》也是玩明白了。
苏泽放下《新君子报》,又看向《新乐府报》。
看完后,苏泽的脸色凝重起来。
这是一份很有深度的文章,笔名“心隐”,苏泽自然知道这是创办《新乐府报》的何心隐亲自写的文章。
文章分析了西南土司制度的问题。
文章认为,明初对于土司的优待,是导致西南一直不安定的原因。
明初的土司都是要纳税的。
但是从明代中期开始,朝廷为了优免土司,经常优免偏远地区的土司贡税。
结果就是这些不纳税的土司越来越多,而地方官府衙门的开销越来越大。
如此一来,地方官府的苛捐杂税也越来越多,汉地的百姓则开始向土司控制的地区逃亡!
何心隐在报纸上指出,正是这种不公平的税收制度,才导致了西南问题此起彼伏,始终难以断绝。
苏泽又看到下文。
“夫民之纳税于朝廷,犹契券之交换也。”
“百姓输纳赋税钱粮,其核心所求,非徒然供奉,实为换取朝廷及其所置官府应尽之责:护佑疆土、维系秩序、开浚水利、赈济灾荒,乃至兴教化、利耕桑,使黎庶安居乐业。此即社稷存续之根本契约。”
好家伙,这不是社会契约论吗?
紧接着,何心隐用这套理论来分析西南的局势。
“然观西南困局,其弊根源便在于此‘契约’失衡崩坏!”
“朝廷对土司封地屡开优免,彼等不纳钱粮贡赋,独享其土之利,坐拥其民,俨若化外之邦。”
“而官府衙门之耗用日增,无以弥补,则加倍苛求于所辖之汉地民户,丁银、徭役、杂捐迭床架屋,赋如山岳。”
“如此税赋不均,轻徭厚此而苛重薄彼,岂是‘契’之本义?民非痴愚,焉能不察其深?赋税本为换取生存之资与庇佑之盾,今盾既残,资反成枷,黎民何以能安?何以能信朝廷之‘约’?”
“故百姓无奈,惟有以足为尺,以身为权。其‘票’不必诉于衙门,其‘择’不必陈于奏牍。彼等眼见土司封地或无朝廷苛索,虽有土司之制,或得喘息之机,离乡背井,遁入土司之地以避沉疴之赋。”
好家伙,看完之后,苏泽放下报纸,揉着太阳穴,他似乎明白了,成子学的事情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苏泽想了想,又再次掏出一本空白奏疏。
其实这也是苏泽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情。
大明对于地方上高级官员的处理,实在是太过于随意了。
当然,这也是帝制时代的特点。
但是大明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规范的官员任职体系了,却在免职和惩处上依然后。
最典型的就是官员被弹劾后。
如果是皇帝亲近的官员,皇帝会驳回弹劾的奏疏,甚至反过来惩罚弹劾的官员。
而有的倒霉官员,如果正好在皇帝的气头上,一被弹劾就会被皇帝立刻惩处。
还有一部分官员经常被弹劾,只能自请辞职归乡。
所以苏泽这份奏疏的内容,就是规范地方高级官员弹劾后的流程。
苏泽列举了如今大明监察体系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监察未循常例,仓促致罪状难明。”
对于外任官员的弹劾往往过于仓促,很难将事实调查清楚,很多都是对官员个人品格的攻击,而不是对官员能力和政绩的评判。
第二个就是“大员无自辩之途,民心与圣断相悖。”
苏泽这里也举了胡宗宪的例子,当年胡宗宪被处死的时候,浙江地方百姓都来求情,但是嘉靖皇帝依然处理了胡宗宪,至今浙江依然有胡宗宪的祠堂祭祀。
而胡宗宪到死也没有获得自辨的机会,这样严重的损伤了朝廷的威信。
所以苏泽提出,对于地方上高级官员,应该允许他们上书自辨.
第三个就是“惩处未昭法理,遗患地方承弊。”
苏泽奏疏中写出,大明对于很多大员的处理往往含糊不清。
有的是命令自己辞职,有的是被朝廷严惩,这些处理结果,让地方官场十分的混乱。
一旦有地方大员出现变动,地方上往往胡乱猜想,造成官场的混乱。
而有些官员明明是正常去任,却被谣传成朝廷的惩罚,又让官员自身的威望蒙羞。
所以苏泽建议建立完善的外任官员监察体系:
“定大员受劾程序:凡三品及以上者被劾,都察院须移文该员,限旬日内具疏自辩,并将辩词附入案卷。”
“设三方核验制:除御史举证外,应由户部调会计录、该省按察司协查实证,三司文书齐备方定谳。”
“明示处置结论:无论罢黜或留任,均需明诏昭示罪状或冤屈,禁「含糊致仕」以安地方。”
苏泽写完这些,接下来将这份《弭监察之弊以固国本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弭监察之弊以固国本疏》送到内阁。
事关都察院系统的改革,内阁不敢票拟,直接送入皇宫。
隆庆皇帝向都察院发文,咨询都察院对于改革的意见。
副都御史海瑞支持的奏疏,但是遭到了都察院官员的大力反对。
都察院对于你一再剥夺都察院职权的行为忍无再忍,反对声浪大到海瑞也无法控制。
最后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400。】
【若要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5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苏泽也清楚,自己这份奏疏会大大增加都察院的工作量,也加大了都察院的风险。
但是监察体系规范化,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否则一方大员的去留就在言官的几份奏疏中,这也是国家行政体系的巨大隐患。
六月三日,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然后皇帝将奏疏下发都察院,果然引起了都察院的剧烈反弹。
“苏泽此子,欺人太甚!”
“坏我都察院都宪之权!这是动摇国本!”
“上疏!弹劾他!”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