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名为“隅光”的咖啡馆,是温慕云找的。
它悄然坐落在这条繁华街道的转角,像一处被时光特意遗忘的静谧绿洲。
室内的光线被精心调控过,不似室外那般明亮炙热,而是以一种柔和、温润的方式弥漫开来。
主要的光源来自每张桌子上方悬挂的、暖黄色灯罩的复古吊灯。
以及在午后时分,透过那整面墙的巨大落地玻璃窗漫射进来的自然光。
窗玻璃略带纹理,使得投入的阳光被过滤得如同细腻的纱幔。
在深色的胡桃木地板和桌面上投下斑驳陆离、明明暗暗的光影。
整体色调沉静而富有质感。
墙面是大面积的水泥灰与原木色墙板的结合,粗粝与温润恰到好处地碰撞。
沙发上随意摆放着几个深蓝色或赭石色的天鹅绒靠垫,增添了一抹慵懒与色彩。
靠墙的一侧,是一面顶天立地的书架。
上面并非装饰性的空壳,而是密密麻麻、门类繁杂的各类书籍,从文学经典到艺术画册,甚至有些冷门的学术期刊。
空气中,主导的并非是甜腻的糖浆气息,而是咖啡豆被精心研磨后释放出的、浓郁而醇厚的芬芳。
间或夹杂着现烤面包的麦香,以及从角落那台老式黑胶唱机里缓缓流淌出的、低回婉转的爵士乐。
萨克斯风慵懒的音色与钢琴的清冽音符交织,音量被控制在恰好成为背景白噪动的程度。
几盆高大的龟背竹和琴叶榕,被巧妙地安置在角落和书架旁,葱郁的叶片在灯光下泛着健康的油光。
为这个略显沉静的空间注入了盎然的生机。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倡导一种“慢下来”的生活哲学。
它不像一个匆忙的驿站,更像一个可以安放思绪、进行深度对话的精神栖息地。
正是这样的环境,完美地承接了苏玥与温慕云这场可能决定未来的重要谈话。
它让紧张得以舒缓,让思绪得以清晰。
柔和的光线抚平了初见的棱角;醇厚的咖啡香让思绪沉淀;低回的爵士乐则成了最好的背景和弦。
也让两个原本各自独立的灵魂,能在这个充满质感的场域里,更自然地彼此靠近,探寻合作的可能。
最初的寒暄与礼节性试探过后,谈话的节奏逐渐变得舒缓而深入。
两个人像是早已相识的故友,在一个惬意的午后偶然重逢。
温慕云微微颔首,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流露出罕见的温和笑意。
“能保持初心很难得。我见过太多作者,在市场的浪潮里过早地磨平了棱角,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声音。你的文字里,有一种未被完全规训的、蓬勃的生命力,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话题不知怎的,就从写作的初心,滑到了那日发布会前的偶遇。
“说起来,我和季家也算是旧识,”温慕云话锋轻轻一转,眸中含着一丝了然与善意。“按辈分的话,阿泽那孩子应该叫我一声阿姨才对,我和叶安澜可是二十几年的情分了,只不过……这些年各自忙碌,走动不算频繁。”
她没有细细道明两家的渊源。
只是清淡一提,“所以,按照中国的习俗,你也应该叫我一声温阿姨才对。”
苏玥轻轻笑起,提起咖啡杯柄的瞬间,温声唤出。
“我听叶阿姨提起过,你们年少时是最亲近的闺蜜好友。”
两个人逐渐将客套的初面关系拉近。
从文学创作的宏大意象,到青春年少的懵懂趣事,再到身边人那些不为人知的可爱瞬间。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