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得。”方别从书柜里取出毛笔和稿纸:“不如现在就请老师把序言拟出来?”
萧老却是摆了摆手,“这件事不急,或许还有比我更适合给这本书提序言的人。”
萧老的话意有所指,方别能明白他话里未尽之意,但方别并不在意,再次邀请,奈何萧老执意不肯,方别只能暂时作罢。
“老师,我还有个想法。”
“哦?说来听听。”萧老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方别斟酌着词句:“我观察最近天气异常,积雪如此之厚,恐怕明年会有旱情,若真的发生......”
萧老眉头一皱:“你是担心粮食问题?”
“正是。”方别点头,“老师也知道,现在国内粮食供应本就紧张,若再遇上干旱......”
萧老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你考虑的确实有道理,老夫行医数十载,也经历过几次灾年,那时候......”萧老微微摇头,“惨啊。”
“我想,如果能提前做些准备,”
“你想怎么做?”萧老直接了当的问。
方别提起桌案上的钢笔,直接画了一张草图。
“这是?”萧老端详了一阵,感觉有些眼熟,但好像又没见过这个东西,便问道。
“压水井,它利用杠杆原理和大气压,能将地下水抽出地面,它能有效利用地下水,不管会不会发生旱情,也能极大的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萧老拿着方别画的草图,眯起眼睛仔细端详。
“这东西……结构倒是不复杂。”他手指轻点图纸上的杠杆位置,“但抽水效率如何?能解决大面积干旱?”
“单口井的作用有限,但如果推广开来,几口井的能保证至少一个生产小队的饮用水和部分农田灌溉。”方别解释道,“而且材料简单,铸铁、钢管、橡胶垫圈,普通机械厂就能生产,成本也低。”
萧老沉思片刻,忽地抬头:“这设计你从哪儿学来的?”
方别早有准备:“偶然在一本宋代古籍上看过雏形,我自己又琢磨了一阵,改良之后,便是现在这样了。”
压水井早在宋代便有雏形,但受限于各种因素,直到七十年代才推广开来,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萧老欣慰的点头道:“能学以致用是好事。不过......推广新农具不是小事,得先试点验证效果,再报农业部审批。你有把握说服地方配合?”
方别坦然道:“老师,如果真遇到灾年,多一条路就多一分希望。”
“好!”萧老一拍大腿,“这事儿我支持!回头我写封信给农业部的老友,让他们派技术员来看看,若真能成,你这功劳可不比《赤脚医生手册》小!”
方别缓缓摇头:“功劳不敢当,只求能多一分保险。”
无论是《赤脚医生手册》又或者是这压水井,功劳真的只是其次。
仅凭良心,换做任何一个穿越者,在有能力推动的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去做。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