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也说道:“潘家主,你这言论也是过了。如果仅仅是因为天下读书人愤怒,他们想给谁定罪那就给谁定罪的话,那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是大唐的天下,还是这读书人的天下?他们儒家想给谁定罪就给谁定罪,到底是他们是皇上,还是陛下是皇上?”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的点头,长孙无忌的话算是戳中了他。他现在越来越感觉的儒家的势力过于强大了,甚至对方还想要左右皇权的意思,这就是李世民所不能容忍的了。
潘家家主心中微微凛然,然后说道:“陛下,不是这个意思。儒家向来是以理力争,并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之徒。这次确实是李蘅有错在先,他先出言侮辱大儒先贤,侮辱孔圣,这才让天下读书人群情激奋。所以咱们应该治李蘅的罪,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好平息民愤,以免再发生什么动乱。如今,我们大唐现在已经是折腾不起。今年有旱灾,又有洪灾,还有北方的大患。我们大唐实在是再经不起什么大的折腾了。所以臣建议,夺去李蘅的状元之名,削了他的爵位,让他到大儒先贤的牌位下跪着请罪。这样可以消除民怨,让大唐的天下恢复安定。”
这时,就听见一声笑声:“如果不平息读书人的怨恨,那么大唐天下就没有安定,潘家家主是这个意思吧?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儒家的读书人就是这个天下的毒瘤,就应该尽早铲除。他们儒家为了一己私怨,就想破坏大唐的安定,那么他儒家就该罪该万死。”
众人听到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李蘅来了。潘家家主等人,看到李蘅完好无损的来了,都是大吃一惊。
此时李蘅在自己家门口大开杀戒的事情,还都没有传到朝堂上。所以这些人,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的话会震惊无比。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们当中有些人也是非常吃惊,为李蘅能来到朝堂之上而感到吃惊。
回过神儿来,潘家家主说道:“李蘅你说的这话就过了,天下读书人怎么是天下的毒瘤了?”
李蘅说道:“我说的不是吗?就仅仅是因为我说了一句话,他们就群情激奋,不杀了我,大唐都不得安定,那意思就是说他们要造反了。那还不是大唐的毒瘤吗?”
潘家家主立刻说道:“你不要在这里狡辩。我可没有说他们要造反。”
李蘅说道:“那既然如此,那大唐如何得不到安定?既然他们不想造反,那大唐就安定的很。那潘家家主,你在这里说不平息他们的怨愤,大唐就不得安定,那就是危言耸听了。”
这论狡辩的功夫,潘家家主怎么是李蘅的对手?李蘅又继续说道:“如果这些读书人,随随便便的就想煽动民众进行各种动乱,那就说明儒家这些年来的教育,根本就不成功。他们说的忠君爱国全都是假的,那儒家就该死!我现在就想问潘家家主一句,这些儒家的读书人现在是想大唐安定,还是不想大唐安定?”
此时朝堂上的那些儒家人纷纷出言道:“当然是想我大唐安定了,这还用说吗?”
李蘅说道:“既然是想。那就不应该到处闹事,不应该无理取闹。不应该抓住我一个人,就想把事情闹大。现在你们还一个个来逼宫,来逼迫皇上,你们是认为自己儒家的权威凌驾皇权之上了吗?”
卧槽!这群人听了之后,都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一个个高喊:“不敢!不敢!皇上,我们没有这个意思!”
李蘅想来认为,好人斗不过坏人,好人辩论老是输给坏人的原因,就是坏人在辩论的时候,总是不择手段,动不动就给好人加各种罪名,进行各种道德绑架。而好人就是太老实了,总只会据理力争,不会使手段。
就如同前世里的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人扶老人把老人送到医院里头,反而被对方讹了。其实在李蘅看来,这种事情就非常的好解决。你不是说因为我把老人扶起来,就证明是我把老人撞倒的吗?
那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对于这种情况,那就很好解决,用李蘅的解决方法就是:我没有扶啊,我什么时候服这个老人了?
既然你不要脸不讲理,那我就更不要脸,不讲理。你的立论不就是我扶了老人吗?我现在就不承认我扶了老人呢,你能奈我何?
所以李蘅认为对付潘家人,对付儒家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一步的给对方安一些罪名。就如同现在这样,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群人老是觉得李蘅不按常理出牌。在他们的剧本里,是应该他们不断的给别人按罪名,给李蘅案罪名,然后李蘅各种疲于应付,各种找证据证明狡辩。最后总有证明不了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就可以目的达到了。
而李蘅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就是他从来不证明自己没有罪名。而是反过来给对方安一个更大的罪名,让对方反过来辩白自己的清白,疲于各种证据摆脱罪名,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再跟自己斗了。
就好似岳飞一样,你看他辩白了半天,最后还是死在了风波亭。要是这件事情,遇到的是李蘅的话,李蘅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兵打回临安。然后给秦桧这些人安一些罪名,将它们进行反杀。最后逼赵构下旨,承认秦桧这些人的罪名。最后再将赵构囚禁在宫中,过个几年再弄死对方。重新扶植另一个皇帝上位。岳飞速来有好名声,正好可以利用一下,到时候岳飞说出来的事情,大家都会相信。毕竟比起秦桧等人,谁的话,天下百姓更信服?前期积累好名声,就是应该在这里使用的!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