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击退了叛军之后,耶律洪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清除耶律重元父子的余党并大开杀戒。首先是萧胡睹这笔账,他的父亲、此时已经八十多岁的萧孝友以及他的五个儿子及其亲眷一并诛戮。此外,前枢密使萧革因为和耶律重元是儿女亲家,而且他明知道耶律重元要谋乱却不揭发,于是惨遭凌迟处死。此次参与叛乱的军中将领和辽国宗室成员及其家人自然也是一个也逃不掉,一时间辽国的上层和军界可谓是一片血雨腥风。
那么,耶律重元呢?说来也怪,这个老家伙竟然跑得比年轻人还要利索,他不但逃过了追杀,而且还一路逃到了大漠深处。可是,他现在又能怎样呢?难道他能像李继迁那样起死回生吗?可李继迁是一直穷惯了的,也是一直习惯了当个光杆司令,但他耶律重元以前的生活是何等锦衣玉食?又是何等风光无限?你要让他学习李继迁,这根本不可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可就太难了!
忧愤和耻辱之下,耶律重元对自己的的人生愈发感到绝望。走到一处僻静之地时,他远眺西方的落日,任凭余辉爬满他的整个脸颊。他的父亲、母亲、兄长以及他的儿子,这些人都走了,回想自己的这一生他不禁是悲从中来又悔恨交集。他痛哭道:“我这辈子都是被那逆子所害啊!”
说完,耶律重元举刀自戕!
恕我直言,你耶律重元好歹也是个成年人,也算是个历史名人,可直到临死之时都将自己人生的这一出悲剧归咎于自己的儿子身上,如此也可见此人是个什么成色。成年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自己不但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而且还反被自己的儿子给牵着鼻子走,你这种人有什么资格去当天下之主?你要是真的赢了,那只能说明辽国真的是气数已尽。
随着耶律重元这一死,辽国的这次叛乱算是就此结束,耶律洪基随之便开始大赏有功之臣。三个在此次平乱事件中立有大功的人当中,耶律仁先被加官为北院枢密使、封宋王加尚父,赵王耶律乙辛为南院枢密使,进封为魏王,萧罕嘉努萧则晋升为殿前都点检,封荆王,耶律良因为是叛乱的第一个告密者,耶律洪基特下令将其入籍“横帐”,这就意味着耶律良以及他的后世子孙从此便成为了辽国的皇族宗室成员,而且耶律洪基还封其为汉人行宫都部署。至于其余的有功人员(包括在万急时刻提着菜刀上阵的厨子)按照功劳大小一并获赏,这一次总计受赏人员达四百余人。
我们这里请大家一定记住一个人,此人便是刚由赵王被改封为魏王的辽国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此人其实在这之前几乎是籍籍无名,但在耶律重元叛乱时他已经是辽国的第一重臣——北院枢密使。他何德何能可以爬到这个高位?说白了就一个字——帅!
此人早年不过就是穷苦人家的一个放羊娃,可不知他后来怎么就混到了皇宫里边。史称其“及长,美凤仪”,也就是靠着这张俊美的脸蛋,他受到了耶律宗真夫妻俩的喜爱,而且还专门让他当上了“笔砚吏”,然后又一步步地高升成为了耶律宗真身边的“护卫太保”。等到耶律洪基即位后,他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担任同知点检司事、北院同知、北院枢密副使、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直至后来又受封为赵王。但是,此人对辽国有过什么重大贡献吗?并没有,至少在史书的记载里并没有。简单说,他能平步青云兴许完全就是靠了辽国前后两任皇帝对他毫无理由和道理的“宠信”。
请记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将会在不久之后成为辽国真正意义上的掘墓之人!
耶律重元之乱的平息对耶律洪基来说当然是好事一桩,这意味着他的皇位从此变得更加稳固,顺带着连他的子孙也会跟着受益。不过,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反过来说,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没有任何挑战的环境之下,那么他某天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很有可能是悲剧性的。眼下的耶律洪基当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只知道自己的日子现在很滋润。
反观宋朝的皇帝赵曙,相比耶律洪基在辽国朝堂的乾坤独断和唯我独尊,他赵曙不过只是个挂了皇帝头衔的空壳子——有名而无实。如果说这种现象之前还可以用他患了疯病来解释,那么现在他已经清醒了快半年了,那么垂帘听政的曹太后是不是就该主动还政了呢?
遗憾的是,这事曹太后压根就只字未提。在此之前,中国历代王朝里面所发生的垂帘听政事件并不少,这其中更是涌现出了诸如吕雉和武则天这类惊天地泣鬼神的强势太后,但这些人当中鲜少有主动还政的人。权力对男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一旦得手就欲罢不能,但它对于女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鉴于此,身为言官领袖的司马光觉得自己应该在此时责无旁贷地站出来。他提醒赵曙应该早日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力,切不可因为贪恋安逸享受而置国家于不顾,否则迟早会变成一个颓废之君。司马光甚至发出了更进一步的警告:如果事态继续这样下去,到时候曹太后威信已立就很难再收回大权。
为了逼迫赵曙赶紧采取行动,司马光不惜以辞官相威胁,但赵曙认为此事可缓不可急,一切还需从长计议。
这可就真的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在司马光之后,御史吕诲也上疏让赵曙赶快亲政。他说赵曙如果真是念及孝道就应该把曹太后肩上的重担给接过来,然后让老太太回后宫去含饴弄孙不复问政事,只有这样赵曙才能算是真孝顺,而非现在这样:你这个当皇帝的人年富力强却终日不问政事,而曹太后一个老太婆了却还要操劳国事。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这不过就是一种官场的智慧,或者叫官场文化,一切就看玩游戏的人到底懂不懂规则。赵曙比谁都想赶紧让皇权回归于他的手中,可偏偏曹太后那边就是没反应,他如果去催反而会有违孝道且显得很没有吃相,所以这事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曹太后主动撤帘。可是,权力是毒药,已经身中剧毒的曹太后怎么可能舍得将手中的权柄轻易地就转交于他人之手?既然老太太不懂事,那么
公元1064年4月,在赵曙登基整整一年之时,御史中丞王畴上疏请求让赵曙的车驾巡游京城以彰威仪,此举另外还可以让百姓们都看看之前患病的皇帝现在已经完全好了,如此更是可以安定天下人心。此言一出,百官集体附和。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