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这个城市作为全美国最为繁华的城市,有众多的各种学校,私立的学校更多,特别是那些原本的贵族学校,以接收中产以上阶层的学生作为生源来源和资金来源,在经济大萧条中遭受重创,关键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而学校这样的产业向来都是一个循环,有了钱才能有学生,有了学生才能有钱去请各种顶级的老师和教授,去和各种大学维持好关系。
现在没有钱了,这种关键的循环就此瘫痪,当然就导致了学校的彻底瘫痪。
里面的学生有钱的去转学,没钱的当然是退学,反正一个学校很快就会只剩下校园这个资产。
不过请注意,当学校不能再去维持学校规模的时候,校园就会从一个公益的地产变成私人的普通产业,将会被征收高额的地税,所以大家都想要将学校脱手。
只不过现在全纽约乃至全美国都少有这样的需求,现在终于遇到陈知文有需求,自然是蜂拥而至。
纽约市内没有秘密可言,很快陈知文就得到了十几个所谓的邀请函,希望他能去进行实地的考察。
很多人甚至委托别人找关系,一时间连南希都有很多人找上来,希望通过她来进行曲线运动。
但是陈知文都不为所动。
首先,他不需要什么好位置。
建立大学很简单,特别是在前期的投资这一块,有块像样的地盘,甚至不用很大,有图书馆、教室、医学院必要的解剖室和行政办公地点就好,甚至连学生宿舍都不用去准备,苦役让学生自己去租房,连食堂都不用准备,到时候自有办法去解决。
当然了,陈知文倒也不会这样的寒酸,他对大学的期望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医学院,在基础设施上自然会有更多的要求,所以食堂宿舍这些设施当然是要配齐的。
陈知文也对自己的十几个备选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一处不错的选择。
这里原本是一个私立的贵族学校,学校原本是属于一个金融公司的老板,众所周知,这个年头做金融的不好过,老板破产欠了银行一屁股债,自知无力偿还,从公司大厦一跃而下,只留下这个学校作为烫手山芋。
银行接手了学校,不过这个资产确实算不上优质资产,这里算得上是一个花园式的学校,有大片的草坪,包括学校的风格都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显现出一种别样的风味。
银行接手产业之后,才明白资产的棘手程度到底有多么的严重,学校里的花草是需要定期打理的,这样大面积的花园,打理起来也是异常的麻烦,一年的花费能达到上万美元。
这还不提安保的工作。
当时的治安条件摆在这里,如果离开安保,学校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直接被毁,所以他们还为此聘请了安保人员,一年又是大几千美元的投入。
现在陈知文想要接手,银行赶快以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给陈知文,并且贴心的表示还可以给陈知文低利息的贷款,让陈知文不用实际的去掏出一分钱。
不过陈知文还是谢绝了银行的“好意”,依旧是坚持要全款去买下来。
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