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琪没想到,盛怀安还真就傍上了沈穗。
下午就是沈穗开车送他回来的。
当然不是她那辆法拉利,开的是桑塔纳。
朱琪的眼被刺了一下。
沈穗的汽车店前阵子又来了一批汽车,傅璎忙前忙后没两天就把车给销售一空。
没办法,现在车少想要的单位多。
真不愁卖。
他老丈人十分眼馋,还想要再试试看。
首都这么大,怎么就只容得下沈穗这一个经销商呢。
小朱你再去跟上汽那边问问嘛。
朱琪还真问了。
贺庆轩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就那么敷衍两句,全然不在乎得罪他。
人家也不怕。
朱琪敢使绊子吗?
上汽背靠上海政府,朱琪能有什么能量撼动呢?
他可以借用舆论压力来收拾一个屁股不干净的高玉良,但没办法对上海、国家投资数亿的汽车厂动手。
再去找贺庆轩完全是自取其辱。
沈穗的座驾让朱琪想到了那天的不愉快。
有人不愉快,有人心情则不要太好。
盛怀安无疑是后者。
单是谈成一笔出口订单不算什么。
他又不是外贸员,不靠谈订单赚提成。
主要是贝尔曼那边提到,柯达有意在海外开设工厂。
如果能把这个海外工厂定在国内,那对国内有诸多好处啊。
新工厂的建设势必能带动周边经济,还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如果国内上点心,说不定还能带动国内照相器材产业的发展。
至于这可能会让国内工厂受到严重冲击……
肯定会受到冲击,但这是难免的。
开放国门后,引进外资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引进、合作,最终目的是进步啊。
闭门造车带来的技术进步终究有限,盛怀安倒不是信奉优胜劣汰什么的。
但他更希望国内工业产品能够有技术含量,更多的企业是依靠产品附加值,高附加值来赚外汇。
而不是用几亿件衬衫辛辛苦苦换来一架飞机。
当然,这种事对外贸易部没有决定权。
盛怀安怎么想的并不重要。
但他清楚,引进外国先进企业在华投资建厂是国家所大力支持的。
也是对外贸易部的工作职责之一。
且分量很重。
所以盛怀安特意拍电报多问了几句,问的很详细。
贝尔曼那意思,柯达这边意愿还是挺强烈的。
主要是沈穗做独家经销商的确做的不错。
但美国的相机出口到中国关税也挺高。
而且这部分税费,是柯达公司这边承担的。
如果在中国生产,那就又不一样了。
关税就没了!
那么就可以顺势打一打价格战,不说把富士赶出中国,起码扩大柯达的市场份额嘛。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美国本土生产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单是劳动力成本就高得离谱。
至于产业转移是否会让本土失业率上升。
拜托,他们是资本家又不是白宫的主人,关心这个干什么。
贝尔曼说这事概率挺大,他也会为这边争取一二。
为什么帮他们呢?
因为贝尔曼太太三月份成立的新公司,如今总算打通各个关节,开始了对101生发町的进口。
贝尔曼夫妻对这笔买卖十分看好,自然乐意卖他这个面子。
说来说去都是利益嘛。
优书网